一直以來,江華家家戶戶都有在清明前后吃艾葉粑粑的飲食習俗,人們會將從野外采摘而來的新鮮艾葉制作成艾葉粑粑,嘗一口春天的味道。
清晨的薄霧還未散去,家住小圩壯族鄉寨腳村的于四妹就帶領村民們來到田間采摘艾葉。為了保持口感,于四妹總是親手摘采、挑選最新鮮、最優質的艾草作為原材料。采摘時只留下艾草尖尖的嫩葉,枝干部分則去除,不一會兒就摘滿了兩籮筐艾葉。
實況:這段時間,出來摘艾葉是長的最嫩的,又清熱又解毒,非常好。
制作艾葉粑粑,首先要將艾葉洗凈后煮沸,出水過冷河。切碎后加入糯米粉、粘米粉和油,和成面團后遵循“搓圓按扁”的辦法,將面團捏薄,揉成球狀,用手按壓出一個凹槽,加入白芝麻、黃糖、花生仁等餡料后,包成圓形放在橄欖葉上,放入鍋中蒸20分鐘左右,等待香氣外溢即可出鍋食用。
“給水燒開,燒開的時候給堿粉放進去,給艾子放進去煮一分鐘,再撈起來清洗,清洗必須要清洗三次,對于這個艾來講就比較衛生干凈,煮的時候還要必須要放一點白糖進去,才殺水汽。”小圩壯族鄉文藝隊負責人于四妹說。
寨腳村村民制作的艾葉粑粑采用了傳統的柴火蒸煮方式,這使得艾葉和糯米粉的香味更加濃郁,蒸熟以后有著綠綠的松軟的皮兒,芝麻餡心甜而不膩,咬上一口,香糯可口,并且因此受到不少其他鄉鎮居民的青睞。
“我基本上每年都會來寨腳村買這個艾葉粑粑,我今天大概買了二三十個這個樣子,回去帶給自己的家人,朋友們吃。”消費者邱華說。
除此之外,為了讓群眾傳承傳統習俗,體驗傳統美食的制作過程,寨腳村會在特定的傳統節日組織村民聚集在一起制作具有節日特色的傳統美食,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在勞動實踐中收獲成果、感受快樂。
“每到我們傳統的節日的時候,都會組織村民一起聚集,做一些關于節日的美食。比如說現在清明前后我們都會做一些艾葉粑粑,我們今后也會將一些節日的氣氛、文化樣式一直傳承下去。”寨腳村村秘書戴鴻梅說。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朱婷 熊洋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zjxsdjg.com/content/646748/99/1253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