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心系人民,扎根人民?
學生:因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老師:是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今天,“理響永州·思政課·祁陽”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始終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
一切為了人民
1893年,時任湖南巡撫的吳大澂在祁陽浯溪碑林題寫了著名的《峿臺銘》,銘中有名言:“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黨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務員,是人民的公仆,要心底無私天地寬,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所有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近年來,祁陽市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成功打造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市)、中國油茶之鄉、國家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創建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市)、全國智慧城市,交出了一份不負人民的發展答卷。
一切依靠人民
1926年,湖南省農民運動特派員雷晉乾回祁陽組織開展各項革命活動,并以祁陽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教員身份,深入宣傳發動群眾,成立農民協會,迅速在祁陽掀起以農村大革命為主要內容的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雷晉乾能迅速在祁陽開展革命活動,依靠的就是廣大人民群眾。
在革命戰爭年代,北京密云縣有一位“英雄母親”叫鄧玉芬,她把丈夫和6個孩子都送上戰爭前線,后來他們全部戰死沙場。“最后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后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后的親骨肉,送他上戰場……”“英雄母親”鄧玉芬這樣舍小家為大家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解放戰爭中,山東蒙陰縣煙莊村“六姐妹”帶領全村人為部隊烙煎餅15萬斤,湊集軍馬草料3萬斤。正是有了源源不斷的后方支援,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戰役中,僅用3天時間一舉殲滅國民黨部隊。
老師:“同學們,革命時期,人民群眾為什么要傾盡所有支援前線?”
學生:“這是因為黨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所以人民群眾才愿意傾盡所有,一門心思跟黨走。”
老師:是啊,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群眾路線這一黨的生命線,開天辟地完成救國大業、改天換地實現興國大業、翻天覆地推進富國大業、驚天動地實現強國大業,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意志堅如磐石,腳步鏗鏘有力!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經常下基層進行調查研究,關心群眾疾苦,解決群眾難題。1961年5月,陶鑄視察祁陽縣修建的石洞源水庫,跟鄉親們交換意見,召開各級干部座談會。他根據調研情況作出決定:解散公共食堂,給全縣人民加米;允許水庫移民戶回原地區居住,組織建筑隊盡快為移民戶建上房;給水淹區居民裝電燈;因修水庫毀掉的山林要盡快種上竹木等。這些舉措深得民心。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心中裝有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草帽書記”楊善洲“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戰斗英雄張富清深藏功與名,扎根基層、默默奉獻……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新時代的偉大成就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的、奮斗出來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既要胸懷國之大者,又要心系人民群眾,努力學習,錘煉本領,爭做新時代最美奮斗者。
來源:網絡平臺
編輯:劉翥
江華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