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瑤族自治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主線,以“發案少、秩序好、服務優、群滿意”為目標,以爭先創優為抓手,以“政治建警、科技強警、減量控大、大練兵”為載體,改革勤務、創新戰法,在交通秩序整治中,重點突出“穩、準、快、細”。以交通管控,預防當先,精準實施,防止反彈;在服務群眾中,將管理寓于服務,讓群眾的平安出行,看的見摸得著,創新性的管理模式激活了抓預防強服務的內生動力,譜寫了新時代公安交通管理新篇章。
抓延伸突出便民
思路決定出路,細節決定成敗。如何讓人民群眾高興而來,滿意而歸,讓江華公安局交警大隊成為廣大車主、駕駛人的“家”。江華公安局交警大隊的決策者堅持以人為本,換位思考。在全縣開展“大走訪”活動中,決策者與民警走村串戶深入車屬單位、個體司機、鄉鎮、村組開展調查。并對所獲資料進行分析,發現轄區內瑤族同胞車輛上牌、考證路途遠、不方便,針對此情,大隊制定了便民利民工作方案,以國道207線、省道S349線為依托,在公路沿線湘江、大圩、濤圩等12個鄉鎮設立了車輛管理便民利民服務登記點,向周邊村莊四周輻射延伸。在碼市、水口、白芒營、河路口等公路沿線有條件的摩托車經銷點新增設了5個實行帶牌銷售服務站,為上門服務提供了服務平臺。
抓質效突出服務
人人都是形象,個個都是窗口。窗口就是形象,形象就是生命。按照“清廉交警窗口服務無投訴”的工作目標,大隊不斷完善執法環節,理順執法程序,務求規范實效。推行了“一個窗口,一個形象,一個張笑臉,一聲問好”的四個一明星評比活動,和每月個人“示范標兵”評選活動。以“示范標兵”為典型帶動全體民警規范、養成。在榜樣的帶動下,形成了人人爭當標兵,個個都樹形象的氛圍。要求每位民警都是“消防員”,推行“文明用語”,實行“換位思考”,要讓一些群眾雖然“冒著火氣來”,也要“帶著微笑走”。實行“首問負責制”,接待群眾咨詢的首位民警作為第一責任人,對于來辦事群眾的請求,自己能辦理的立即辦理;自己不能辦理的負責及時聯系其他民警幫助辦理;需要領導審批的,及時報領導審批。讓群眾少跑一趟路,少等1分鐘。在辦理業務過程中,對手續齊全的告知辦理程序;對手續不全的告知所缺項目和如何補辦;因故不能辦理的告知原因。向社會承諾“辦事群眾不走,我不走”,并設立了舉報箱和舉報電話。推行“引導服務”“延時服務”“限時服務”“預約服務”“規范服務”等服務。針對外出打工和在外打工返回的瑤族同胞辦理車輛上牌考證、車輛年檢時間緊,路途遠,大隊開辟了綠色通道,實行“專人受理,簡化程序,優先辦理,隨到、隨辦、隨考”,贏得了瑤族同胞的好口碑。
抓預防突出治理
交通管控,預防當先,江華公安局交警大隊的決策者始終將抓好交通安全預防,為第一要務。針對江華山區瑤族同胞群居分散,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為切實解決當前農村“交通混亂,管理滯后,事故頻發”現象。大隊充分利用農村“兩站兩員”“一村一輔警”等機制,依靠縣、鄉黨委政府,發動農村基層組織,加強農村面包車、農用運輸車的監管。發揮道安委職能作用,在各行政村設立了交通安全勸導站,設置了勸導員和網格管理員,不定期深入村鎮、危險路段、事故多發路段開展路檢路查。在農村集會、婚慶典禮等重點時段,組織專門力量加強管控,實行教育勸導,看護看守,嚴防漏管失控,做好了交通安全事前預防。
交通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部門多,政策性強、互動性大,它需要各部門相互之間的配合。江華大隊以創建平安縣為契機,巧借交通頑瘴痼疾整治的東風,構建服務管理平臺,將交通安全社會化落地生根,積極主動爭取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按照“政府牽頭,部門配合、大眾參與” 辦法,突出自身特色。大隊以“減大控量”等整治行動為契機,以客貨運輸車、旅游包車、危險品車、摩托車為重點,加大對“兩客一危三超一疲勞”、酒駕毒駕、涉牌涉證、不系安全帶、駕乘摩托車不戴安全頭盔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進行突出整治和查處。重拳出擊,上限處罰,形成了高壓嚴管的態勢。1至8月份以來,大隊共出動警力12500人次,警車1480臺次,通過聯勤聯動、自主行動和各類專項整治行動共查處各類交通違法69305余起,扣違法車輛4500余臺,行政拘留7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186 人,有力震懾了各類交通違法行為。
江華公安局交警大隊以創新管理,將管理寓于服務,進一步提升了服務的“溫度”;以交通安全事前預防,為第一要務,進一步提升了管理的“厚度”;以賡續我為群眾辦實事,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工作作風,進一步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喻曉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zjxsdjg.com/content/2022/09/22/11859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