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鎮如意社區圍繞滿足基層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動文化建設,不斷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了一座集辦公服務、公共文化、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的多功能村級文化活動中心,成為廣大群眾的打卡新地標。
每到周末,如意社區原生態瑤族長鼓舞隊便來到文化活動中心的小戲臺進行排練。隊長周作新召集了十幾個文藝愛好者,帶頭組織群眾投入在文化藝術傳承和發揚中。現在,如意社區原生態瑤族長鼓舞隊已經成為水口鎮的明星團隊,每當他們演出排練,小戲臺都是人頭攢動,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如意社區原生態瑤族長鼓舞隊隊長 周作新:我們每周末都在這個小戲臺上面排練瑤族長鼓舞,還有唱山歌、唱瑤歌,還有附近想來學的老百姓,我們都會免費地教他們,我們要把這個文化傳承下去,使我們的瑤族長鼓舞代代傳,豐富我們的文化生活。
如意社區因涔天河水庫蓄水擴建,95%的村民成了“市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茶余飯后的文化活動更是越來越豐富,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如意社區居民 余詠婷:平時上班下班了以后還可以去跳下廣場舞,打下長鼓,覺得這個生活過得有蠻美好,過得很幸福。
在整潔明亮的農家書屋里,書架上各類書籍擺放有序,所有的圖書都是由新華書店捐助,并安排專人管理。圖書種類齊全、內容豐富,各年齡層次的居民都可以在這里找到適合的書籍,農家書屋成為了孩子們的快樂港灣,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如意社區學生 李小春:這里有非常多的書籍,環境也好,我之后會和同學經常來這里看書。
如意社區支書 廖江勇:現在圖書館做得比較大,我們現在供給全鎮的,還有周邊鄉鎮的小朋友過來看書。
鄉村振興,文化是魂。今年年初,省委宣傳部出資260多萬為如意社區打造的文化活動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文化活動中心由湖南大學建筑學院院長魏春雨教授規劃設計,采用建裝一體,用紅磚勾勒出一個兼具藝術美感與空間機能的個性建筑。
出鏡記者 周鐘曦子:我身后這棟造型獨特的建筑就是駐村工作隊去年幫社區新建的活動中心,在一樓設置了一座展示館,把社區特有的農產品、瑤服、瑤族織錦、瑤家鉤織等瑤族特色手工藝品陳列在里面,吸引游客來打卡購物。
文化活動中心結合水口鎮“愛情小鎮”這一旅游品牌,以水口鎮被評為湖南省特色文旅小鎮為契機,在文化活動中心開設特色工坊,通過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開展瑤族鉤織培訓班,推動瑤族特色文化資源創新性發展。還設立農副產品展示區,琳瑯滿目的特色產品讓公共文化資源有了更深層次的拓展,不斷提升文化中心的外延與內涵,也讓文化活動中心具有持久的發展動力,同時,如意社區還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活動,保證月月有活動,從各方面凝聚群眾的精氣神。
省委宣傳部駐如意社區扶貧工作隊隊長 寧林波:我們堅持把文化振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把村級文化活動中心建設成為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主陣地,引導群眾向上向善,凝聚蓬勃的精神力量。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黃春華 藍玉春 練乘齊(實習生)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jianghua.rednet.cn/content/2021/04/14/918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