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口鎮有這樣一群可愛的人,他們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穿梭于大街小巷、家家戶戶,為居民提供著各種各樣的服務,成為了水口新鎮一抹最美的“志愿紅”。
實況:今天下午我們就是整治C4區的泡沫箱,種了蔬菜的。
午飯過后,水口鎮幸福社區和文明社區的“小紅帽”便開始忙活起來,將上午清理的泡沫箱裝車運往垃圾場。他們不怕臟、不怕累,沿著房前屋后細致清理,并對街道兩側、景區門口的廢棄物品、枯枝爛葉、生活垃圾用夾子夾入垃圾袋。
2018年,水口鎮成立了兩大集鎮社區,文明社區和幸福社區,負責管理移民搬遷的12000余人。經過自主推薦和選拔,成立了由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黨員、樓棟長、群眾組成的志愿者服務隊。他們是社區居民的信息員、各項政策的宣傳員,也是困難群眾的幫扶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走家入戶、文明勸導、交通疏導等隨處可見他們忙碌的身影。
水口鎮文明社區副主任 韋順江:反正哪里需要我們,我們就往哪里去。我們就是這里的主人翁一樣,就當自己的事來做,有些必須還是要把它做好來。
文明社區的老人馮奉英,兒子兒媳都已離世,只留下她和年幼的小孫子。繼上次送來500元生活費之后,志愿者提著大米、食用油再次到她家,噓寒問暖,幫助解決一些實際難題。
困難群眾 馮奉英:還可以蠻好,對我們的關心,有這么久問一下。
過年期間,居民駱乙鳳的兒子兒媳發生了一點不愉快,差點取消婚禮。了解到情況后,志愿者第一時間從公正客觀的角度分別進行了調解,及時化解了他們之間矛盾糾紛。
文明社區居民 駱乙鳳:喊社區去調解,調解好了就一個禮拜,十三就結婚了,辦了個酒。
一件紅馬甲、一頂小紅帽,這一個個鮮紅的身影,這一抹抹跳動的紅色,執著從事著這份平凡而偉大的志愿服務事業,用實際行動承擔著他們的責任和使命,不斷譜寫著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最美風景線。
水口鎮政協聯工委主任 尹天虎:他們富有奉獻精神而不求索取,他們的存在增加了移民對新鎮的歸屬感和對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黃春華 藍玉春 尹天虎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jianghua.rednet.cn/content/2021/03/30/9139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