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華湘江鄉廟子源村,有一項凝聚瑤族智慧、傳承百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瑤香制作技藝。這項包含十多道純手工工序的古老技藝,如今正由一對祖孫接力守護,續寫著新的傳承篇章。
清晨,72歲的瑤香傳承人盤上仁在自家院子里,弓著腰,手持樟木碓,反復舂搗著混合草藥與香木的原料。石臼發出沉穩的“咚咚”聲。
“一般最低要舂三次到四次,主要是煉出它的香味來,舂成那粉末像面粉一樣。只要舂成那個粉篩得過就要得了,要慢慢舂,舂出那香味就體現出來了,越舂越香。”傳承人盤上仁說。
舂好的原料被倒入細密的篩網。隨著細粉簌簌落下,作坊里彌漫開草木特有的辛香。盤上仁介紹,篩粉的精細度要求很高,粉末才能用于后續的裹香、壓制成型。
“一般要篩到90到100目指篩網精細度才能裹得起、壓得起。”傳承人盤上仁說。
配比是瑤香制作的關鍵。盤上仁仔細稱量桌案上的各種香料,加入秘制的陳年藥酒調和。黏合好的藥團填入模具,老人沉穩地搖動手柄壓制香柱。這時,他的外孫顏學恒默契配合,推動木板,將濕潤的香柱均勻排列,等待晾曬。瑤香取材于大瑤山深處的金銀花、玉竹、檀香木等二十多種天然植物。經過純手工制作,可制成平安香、子孫香、盤龍香、避邪香等七大類二十多個品種。其制品色澤自然、柔韌密實、香味純正、安全環保,深受民眾喜愛。
“房屋久了沒住,有一股霉氣,一點以后那股霉氣就沒得了,還有一個那個濕氣大的,它可以去濕,這個香灰都不能丟,香灰是一個寶,碰到有紅傷了,把香灰印上去就自然止到血了,頭一天受的傷,一夜晚馬上就合口,它就有這種功效。”傳承人盤上仁說。
凝聚著瑤族人民智慧與自然饋贈的瑤香,早已深深融入當地生活與文化。據記載,這項技藝傳承數百年,盤上仁已是第32代傳人。然而,在現代生活節奏下,耗時費力的純手工制作面臨傳承挑戰。關鍵時刻,從小在外公身邊長大的顏學恒主動站了出來,決心接過傳承的擔子。
“我當傳承人吧,我想跟著我外公學這門手藝不讓它失傳。”傳承人盤上仁外孫顏學恒說。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黃春華 見習:李貽威 通訊員:趙弘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zjxsdjg.com/content/646942/97/1518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