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正是小黃姜成熟的季節,在江華碼市鎮黃石村的小黃姜種植基地里,村民們正抓緊時間搶收小黃姜,清理干凈后存放到地窖內,等到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再對外出售。
就在兩年前,村里的這片生姜基地還是一片閑置地,眼前這片狹長的山谷間就是正在采收的小黃姜基地,面積200余畝,放眼望去,姜葉郁郁蔥蔥,村民雙手握住姜稈,用力往上拔,色澤鮮美的姜塊破土而出,輕輕將泥土抖落,順手放在旁邊空地上,其他人分工合作,去根、剪葉、裝袋,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種植戶丁新華一邊察看采收進度,一邊也搭把手一起幫著清理小黃姜,這些清理過的小黃姜裝袋后會先送入地窖儲存起來,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姜的品質,到時賣上更好的價錢。
“這個姜經過地窖里自然發酵以后,一個半月以后就可以賣了,出窖、開窖賣了,行情也好。”小黃姜種植戶丁新華說。
黃石村地勢較高,晝夜溫差大,種植出來的小黃姜辣味足,芳香濃郁。兩年前,村里還在為這片閑置地如何利用起來發愁,后經多方考察,發現這里的沙質土壤十分適合種植小黃姜,產業選準了,當地政府也適時提供了相關政策扶持,于是,丁新華與幾戶村民一合計,帶頭種起了小黃姜。
“為了把我們全鎮拋荒的閑置土地利用起來,我們就出臺了一個5年免租的政策,讓村委會從閑置地的田主手上流轉土地到村委會,村委會再統一流轉給這些大戶。”碼市鎮政府農業農村辦主任張志國說。
據估算,每畝小黃姜可以達到10000斤以上的產量,產值超20000元,越來越多的人準備一起跟著丁新華一起種植小黃姜,丁新華也計劃到外面進一步學習種植管理技術,擴大種植規模,將小黃姜產業打造成為當地的特色規模產業。
“還有哪里有閑置地、治理地適合這個小黃姜種植的再開發,自己種,帶農戶也種,產品形成規模化對這個市場產品才有定價權,才有話語權。”小黃姜種植戶丁新華說。
曾經的閑置地如今變成了“香餑餑”,除了小黃姜,村里還發展了水果、蔬菜等特色產業種植,既有效治理了耕地拋荒,又成功打造了富民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閑置地我們主要是用于糧食生產,響應政策,拋荒出來治理出來我們就是用于種植糧食,還有經濟作物、蔬菜,就黃石村來講,通過這三年的努力,有近800畝地治理出來了。”碼市鎮政府農業農村辦主任張志國說。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王 輝 張建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zjxsdjg.com/content/646755/51/1327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