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人:“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新時代青年人要勇擔時代重任,踴躍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2022年7月,78名中南大學“星火計劃”江華支隊隊員來到湖南省最南端的神州瑤都——江華瑤族自治縣,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實踐活動,在這里中南學子用行動詮釋青年擔當,用奮斗譜寫青春年華。
扎根基層工作
入基層,務實事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是基層工作的真實寫照。面對上級政府的各種政策,最終都需要通過基層干部傳達、落實到每一個村民。初到基層的支隊成員首先學習做一根能穿線的針,從學習上級文件精神、整理申報表格材料、錄入房屋安全排查信息等較為簡單的工作做起,在實踐中逐漸學習和適應基層工作的方式方法。
借專長,助鄉村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與鍛煉后,支隊隊員慢慢熟悉所在辦公室的工作內容,開始將專業知識發揮在基層工作上。土木工程專業的同學參與房屋安全排查與住房建設申請審核工作,為村民講解房屋私自改建擴建的危害;城鄉規劃專業的同學運用所學技能,繪制瑤族特色的古建筑三維效果圖,助力瑤鄉振興;計算機專業的同學發現防返貧家庭信息網頁錄入存在大量重復性工作,通過python數據爬蟲,將每戶錄入時間從一分鐘縮短至1.7秒,僅用45分鐘的時間就處理完1600多戶的數據。
探訪瑤鄉文化
江華瑤族自治縣是一個瑤族人口占比超半數的瑤族大縣,初到江華時支隊成員被美麗的瑤族文化吸引,星火成員在實踐過程中探訪美麗鮮活的瑤鄉文化,記錄多彩繽紛的瑤族風情。下面請跟隨支隊隊員的視角進入瑤族的文化生活吧。
瑤族文化淵源——盤王
在江華瑤族自治縣,幾乎每家每戶進門正廳中央都會供奉祖宗牌位,保佑子孫世代榮昌,而盤王正是瑤族的先祖,是瑤族重要的精神信仰象征。關于盤王的傳說有多種版本,大致是盤姓始祖因保國功勞而受封盤王,迎娶公主,育十二子,分別賜名姓,成為當今瑤族十二姓氏——盤黃李趙,唐奉包沈,任鄧高周。
濤圩鎮西鳳村的盤王廟建于上世紀80年代,擁有四十余年歷史,是周圍村子瑤民的精神寄托。7月21日,支隊隊員作為接待人員參與了由中國攝影家協會組織的瑤族民俗文化攝影活動,觀賞了當地民俗文化隊隨著悠揚獨特的音樂在盤王大廟前跳著度曼妮舞蹈。
瑤族特色舞蹈——長鼓舞
湖廣村因地處湖南廣西兩省交界處,“湖廣”之名由此而來。7月13日湖廣村舉辦了“省際聯動促發展,石榴花開潤瑤寨”的跨省際區域聯動協商共建活動,支隊隊員跟隨基層干部到現場完成接待工作,并欣賞了當地能歌善舞的村民表演的瑤族長鼓舞,它訴說著歷史也譜寫著樂章。
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井頭灣村
井頭灣村坐落在青綠的龍虎山下,群山環繞,水系發達,有“瑤都水鄉,夢里桃源”的美稱。7月20日,賦有“中國瑤族織錦第一村”稱號的井頭灣村舉辦了一場獨具瑤族特色的婚嫁儀式和織錦比賽活動,實習隊員在協助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看到了瑤族文化的傳承。近年來,井頭灣對古民居進行修繕,全面推進旅游公路、停車場、游客接待中心、集中建房新村等公共服務項目,培育玫瑰香柑、瑤山雪梨等旅游觀光產品,古老的村落煥發了新的發展活力。
紅色精神傳承——李啟漢
江華瑤族自治縣紅色教育資源豐富,有李啟漢、陳為人、江華等一批革命先輩的故事值得歌頌。為講好家門口的故事,學習他們為了民族事業奮斗終身的革命精神,支隊隊員在濤圩鎮水頭村活動中心開展紅色故事宣講活動。一份講稿,一臺音響,一個話筒,一盞電燈,一臺攝像機,構成了一個宣講陣地。宣講江華瑤族自治縣當地的革命烈士李啟漢在工人運動中的英勇事跡,突出其革命的大無畏之精神,讓大家牢記李啟漢為工人階級的覺醒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風雨飄搖的近代,前輩們懷著強國復興的熱情,在不同的救國道路上探索并做出的開拓性貢獻,讓支隊隊員們意識到,在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更應當在自己的道路深入耕耘探索,為國家的強大民族的復興做出“我”之貢獻。
盤王崇拜、長鼓舞、織錦等文化習俗代表著瑤族文化的深厚底蘊,而黨的領導、政府的幫扶則是瑤族興旺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親自見過、觸摸過、參與過瑤族的文化,才能理解這個民族如何在千年來生生不息、發展傳承,成為今天獨具特色、充滿靈氣的民族。
助力鄉村振興
十九大以來,黨和政府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江華脫貧摘帽,江華瑤族自治縣徹底撕掉貧窮標簽。今年,江華瑤族自治縣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著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支隊隊員充分利用寶貴的實踐機會,跟隨駐村干部來到江華瑤族自治縣的數個村莊,探訪江華鄉村振興新成果與新思路。
烤煙遍地金葉飄香
濤圩鎮是江華瑤族自治縣烤煙大鎮,七月正是烤煙采摘、烤制的時節,支隊隊員隨石頭寨村駐村干部黃主任觀摩烤煙從采摘、編桿、烤制、挑揀到收煙等一系列過程。
“這次采摘的是中部葉和上棚葉,中部葉光照和通風條件好,葉片質量也是最好的。”黃主任指著烤煙的植株給隊員們解釋。什么部位的煙草,什么樣的葉片質量為好,都有對應的國家標準,煙草收購的價格也是由煙草站統一規定,銷售渠道和出售價格有保障,對農民來說是較為穩定的經濟作物。
采摘下來烤煙經過人工編桿后就會掛入烤房。江華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指引,在傳統煤炭烘烤改造成生物質能源烘烤的基礎上,今年又建成空氣能熱泵烤房。朱工是濤圩鎮空氣能熱泵烤房的負責工程師,他向支隊隊員介紹:“空氣能熱泵烤房的優勢在于消耗一份電能,能產生四份熱能,其中三份熱能從空氣中吸收,而且機組可對溫濕度實現自動化控制,配合智能烘烤物聯網系統,在手機上就能關注烤房的實時動態,烤煙質量更好,成本更低,也更綠色環保。”
經過7-8天的烘烤后,烤房煙香四溢,煙葉色澤金黃。再經過一段時間回潮后,即可取出進行分揀,將煙葉按照長度區分出上下等煙葉,即可只待煙草站開秤收煙了。
鄉村振興多元化
鄉村振興還有一段路要走,怎么走?江華鄉村的發展成果給了隊員們思考的方向。支隊隊員隨大塘村駐村干部李主任探訪了大塘村養殖大戶莫老板。莫老板與養殖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豬仔、養殖技術以及成豬的收購,養殖戶只需負責飼養。如今他已成為小有名氣的養豬大戶,正在籌備擴建廠房,繼續擴大養殖規模。
另一邊,大塘村李支書同樣開辟了發展的新道路。自去年開始,李支書同養菌公司合作,搭建大棚,學習技術,開始投入到養菌的行業中。現在產出的袖珍菇等產品已在廣東有了良好的銷路,甚至可以遠銷海外。
當支隊隊員路過一片柑橘地時,看到一群帶著草帽在太陽下修剪枝葉的女村民,大多年紀稍長。“她們是這片桔子地老板請來幫忙修建樹枝的女工,也是給她們再就業的機會。”
鄉村發展的可能性是多元的,農民擁有豐富的智慧與勤勞上進的精神,他們靈活地探索著在農村致富的多種可能性。同時在政府的組織和企業的幫助下,優良的農業技術能夠得到廣泛的應用,農產品能大規模規范化生產,銷售也能夠在全國范圍內拓寬甚至出口其他地區。
這次的探尋之旅中,星火成員始終活躍在鄉村振興最前線,“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用自身專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青春力量,“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同時隊員們也親身見識到了黨和政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所做出的努力,更加堅信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終將實現。
來源:濤圩鎮
作者:張于碩、張佩、鄧卓湘、張祥鵬
編輯:何文件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zjxsdjg.com/content/2022/08/15/1172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