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江華12.9萬畝早稻開始陸續進入收割期。趁著晴好天氣,各地組織農機開鐮收割早稻,提高“雙搶”效率。
在白芒營鎮蓮山村的稻田里,種糧大戶肖三任和妻子兩個人,正駕駛著兩臺收割機來回穿梭,將一株株水稻“收入囊中”,一會兒工夫,便完成了割稻、脫粒、稻谷裝車等采收環節。今年肖三任種植了400多畝早稻,在政策的扶持下,肖三任購置了2臺收割機,從原來的人工收割轉變成了機械化收割。
“都是全程機械化,從育秧到收割,使用機械化一個節省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益,又省時省力。”種糧戶肖三任說。
近幾年來,江華農業農村部門在推廣水稻機插模式基礎上,加大力度抓好水稻耕、種、防、收等農機具和技術的引進推廣,積極培育農機化專業服務組織,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切實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在水稻這一塊,不管我們的早稻、中稻、晚稻都全部實行這個機械化收割的了,現在我們的“雙搶”大概就是十把天就搞起了。”江華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股技術員黎忠森說。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彭保華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zjxsdjg.com/content/2022/07/18/1153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