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水稻分蘗末期,既是夏管關鍵節點,也是病蟲害防治的“窗口期”,直接關系到秋糧收成。連日來,江華水稻種植戶搶抓農時,廣泛啟用植保無人機開展飛防作業,將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深度結合,讓田間管理更顯高效、節能又環保。
在江華沱江鎮沱嶺村,連片的水稻田綠意盎然、一望無際,稻浪隨風起伏,構成一幅生機盎然的田園畫卷。伴隨著旋翼的陣陣轟鳴,一架植保無人機在無人機操作手的嫻熟操控下騰空而起,沿著稻田軌跡勻速巡航,機身下的噴淋系統噴出細密的白色霧狀藥劑,均勻覆蓋稻田的每一寸土地。
“現在這個T70的話一天可以殺到500畝,撒肥料的話一天可以撒到8噸,大大地提高了用工。現在逐漸老齡化,請勞力相當難請,給這無人機的話,就真的節約了很多成本,大概就是應該要節約60%的成本。”種植大戶魏志軍說道。
當前飛防主要針對二化螟(鉆心蟲)、稻飛虱、紋枯病、稻瘟病等病蟲害,為水稻健康生長筑牢防線。無人機的應用,不僅大幅提升了夏管效率,讓管護更趨科學、精準、生態,更為農作物提質增產提供了有力支撐。
“無人機打藥的優點可以利用它的風扇,下壓到這個植物的根部,促進吸收。這個霧滴也比較小,最低可以在50微米,還有噴灑也比較均勻,也比較省時省力,防治效果對比人工的話可以提升到百分之五六十。”無人機操作手蔣劍波說道。
據了解,江華今年晚稻種植面積達13.3萬畝。近年來,江華農業部門持續推廣植保無人機飛防技術,通過組織專業培訓、落實農機購置補貼等舉措,鼓勵種植戶采用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相結合的模式。這一模式既能有效遏制病蟲害蔓延,又能減少農資用量、降低農業面源污染,在守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為糧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朱婷 李貽威(見習) 通訊員:劉天華
編輯:蔣龍霞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zjxsdjg.com/content/646942/66/15221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