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模式下的玉米迎來豐收季。與此同時,龍頭農業企業積極作為,開展玉米保底回收,讓種植戶們吃下“定心丸”,切實實現增產增收,推動農業產業蓬勃發展。
在涔天河鎮鷓鴣壩村,湖南省首批“大豆玉米雙復合雙循環種植模式”重點示范點正展現勃勃生機。這里創新采用“雙復合種植模式”,甜糯玉米與籽粒玉米錯落生長,形成獨特的田間景觀。工人們穿梭于郁郁蔥蔥的植株間,忙碌地采收著成熟飽滿的甜糯玉米。該基地通過“一廂籽粒玉米+毛豆”“一廂鮮食玉米+籽粒大豆”交替雙復合種植模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今年我們在全省的話,布置了五個試點,江華是一個最重要的一個示范基地,也是全省面積最大的一個基地。鮮食玉米,大概在一千一百公斤,超過了我們的目標就是1,000公斤以上。普通玉米的話,我們估計大概產量大概是600公斤,也超過了500公斤(目標),口感非常好,已經達到了那個目標,應該在全省能夠起到一個可復制的可示范的一個模式。”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博士、二級研究員陳志輝說道。
同時,作為江華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發展示范基地,這里構建起“玉米秸稈—養牛場—糞便有機肥—玉米”的完整循環鏈條,實現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可持續發展。
“通過這樣的雙循環雙復合的模式,能夠把原來的畝產值1,500元提升到了4,000元左右。玉米大豆套種的循環,然后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種養循環,這個模式的成功實施,我想以后對我們農業這種綠色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基地負責人江華恩泉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仝曉緋說道。
采收下來的甜糯玉米,第一時間便會運往江華日日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走進生產車間,機械轟鳴聲此起彼伏,自動化生產線正高速運轉。玉米經過去葉、修整、篩選等工序后,被送入深加工車間,依次完成清洗、殺青、冷卻、真空包裝、蒸煮等環節。先進的生產設備與科學的工藝流程,不僅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確保了產品品質的穩定。
“新鮮玉米到達我們工廠后,我們要經過一個機械的加工,然后機械篩選,最后由我們的人工挑選,保證大家吃到最優質的產品。”江華日日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主管賴永久說道。
“我們從產地基地拉回來以后,當天基本上都要加工完的,然后加工完以后我們就馬上包裝好,就可以發貨到廣東去了。大概我每一個禮拜,目前銷量大概是三條貨柜,三條貨柜大概就是100噸。”江華日日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熙良說道。
江華日日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蔬菜種植、加工、出口于一體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去年,日日興聚焦鮮食玉米單品,開設了4條玉米加工生產線。今年更是新增了一條深加工生產線,每小時可加工4.5噸成品,日加工能力達36噸。為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公司采用“統一供種+保底回收”模式,與全縣種植大戶簽訂合作協議,今年發展鮮食玉米種植面積12000畝。
“種子是我們公司全部免費提供給種植大戶的,今年,凡是我們發展的老百姓的,我們是全部要包收包回購的。我們把這個產品推開以后,我們是計劃在未來三年能夠發展到5萬畝規模。”江華日日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熙良說道。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藍玉春 熊洋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zjxsdjg.com/content/646940/61/15079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