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實現人民群眾“房本在手,生活無憂”的安居夢,江華樹立全縣一盤棋思想,多措并舉,協同攻堅,著力化解不動產“登記難”問題,用心用情為群眾辦理房屋產權登記,為民生福祉筑牢堅實根基。
部門協同,高效推進。成立由自然資源、住建、稅務等多部門組成的工作協調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江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將不動產“登記難”協調專班與保交樓保交房專班無縫對接,多次召開府院聯動會議、議事協調會議、專題調度會議,以“群眾無過錯即辦證”為原則,建立起高效的問題化解處理機制,確保集中整治工作順利進行。
摸清底數,分類施策。江華自然資源局立足牽頭職責,通過梳理信訪臺賬、12345熱線反饋、網上監督投訴等多種方式進行摸排,全面摸清全縣范圍內未辦證或部分未辦證的10余個樓盤小區,涉及房屋總數5500余套,將其按照“回遷安置、一房多賣、補辦手續、違法違規、竣工驗收、權屬糾紛”及其他等7大類,按照“尊重歷史、實事求是、面對現實、依法依規”原則,用活用足用夠中央省市的化解政策,分類施策、逐一化解。
民生優先,多措并舉。精簡辦事流程,將登記、交易和繳稅“一窗受理,并行辦理”,將原來的受理、初審、核定、登簿4個審批環節壓縮為2個,近90個業務流程進行了優化提質,上線了全省不動產統一登記系統,群眾辦證更加高效便捷。建立長效機制,出臺了《整治不動產“登記難”工作會商制度》《不動產登記辦證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建立了政策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縣及分管領導提級調度,實現階段性成果與日常工作的有效銜接。容缺受理辦證,對開發商無法配合業主辦證或無力繳納稅費等情形,采取“證稅分離”的方式,只要業主無過錯,在繳納了契稅、房屋維修資金等費用,在確保質量和安全底線的情況下,予以容缺辦證,打通了辦證最后一公里問題,大大方便群眾。
自不動產“登記難”問題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江華采取上述舉措,協同攻堅克難,呈報省廳解決登記系統技術問題10余個,化解了10余起辦證信訪事項,解決了涔天河水庫移民安置區近5000戶群眾辦證問題,為龍華世紀城、財富廣場、同天家居生活廣場等小區解除抵押和查封并辦證近300戶,飛騰九龍城等爛尾樓復工復產,瑤都愛雅等保交樓項目為第一批20余名收房業主順利辦理了不動產權證,全縣5300多戶業主受惠,贏得了群眾的普遍贊譽。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毛振鐸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zjxsdjg.com/content/646940/50/1504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