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巧用閑置資源,吸引能人返鄉發展桑蠶種養產業,將生態與經濟相結合,成功開辟出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為農民編織出一條美好的新“絲”路。
初冬時節,在沱江鎮銅山嶺的蠶房內,蠶農正在忙著給蠶喂食新鮮桑葉,白白胖胖的蠶悠閑地匍匐在桑葉上,發出“沙沙”的咀嚼聲。這也是它們的最后一頓伙食,吃完后,就會爬上竹格中吐絲結繭。
“這批蠶是今年最后一批蠶了,它有些爬上去開始結繭,地下的是因為氣溫低了,等氣溫高一點的時候它就爬上去。”江華神岡桑蠶有限公司負責人嚴美玲說。
之前,嚴美玲經過詳細考察,發現江華很適合發展桑蠶產業后,決定在家鄉推廣桑蠶種養,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經過四處尋覓,她相中了閑置多年的銅山嶺礦的生活區的老電影院,稍作修繕就可以作為蠶房投入使用。
“一個朋友介紹的,他講這里好多閑置的場地,然后還有蠻多地荒了這里的,他講喊我來這里開墾、開發出來,然后我來到這里看了也蠻滿意?!苯A神岡桑蠶有限公司負責人嚴美玲說。
今年年初,嚴美玲與合伙人成立江華神岡桑蠶有限公司,在銅山嶺流轉土地100余畝種植桑葉,聘請周邊村民種植管理桑樹、采桑養蠶,不少村民由此獲得了可觀的工資收入。除了務工,村民們還可以自己種植桑樹,公司負責回收桑葉。
“我們扯平有一百一二十塊錢一天,在這里對我們婦女老人來說,進廠進不得,可以在這里日頭不曬雨不淋,對小的又照顧了,生活費也賺到了?!毕率Y村村民楊仁妹說。
“這個桑葉的畝產量能夠達到七千至八千斤,產繭的話能夠產四百來斤的鮮繭,現在蠶繭的市場行情比較好,每一斤繭有三十多塊錢,這樣的話每一畝的產值能夠達到一萬二千多塊錢?!苯A神岡桑蠶有限公司技術員陳光華說。
桑蠶種養產業優勢顯著,投資少、見效快、對勞動力要求不高、綠化環保效益高、市場需求大。每畝桑樹種植養蠶成本僅需千余元,可利用周期可達20余年。而且蠶絲應用廣泛,從絲綢、蠶絲被等制品,到醫學、航天等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前景廣闊。
“去年的時候我們跟浙江那邊簽訂了五千畝種桑養蠶的基地合同,在三年之內要發展到五千畝左右。我們的目標就是把整條產業鏈搞起來,從種桑、養蠶、銷售,我們以后銷到外面,自己生產出來,引進造絲廠給那個絲生產出終端產品。”江華神岡桑蠶有限公司負責人嚴美玲說。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黃春華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zjxsdjg.com/content/646855/55/1444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