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江華瑤族自治縣大圩鎮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村民忙碌的身影,犁田松土、施肥灌水,忙碌而有序地進行著早稻種植的各種農事,一副生機盎然的“春耕圖”正徐徐展開。
在長山村的“稻—菜”產業基地,各種農用機械在田間來回穿梭,發出陣陣轟鳴聲,旋耕機車手正忙著耙田平整地塊,用于集中育秧。“我們村長隆生態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700余畝,用于稻菜生產,即水稻、蔬菜的水旱輪作模式。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今年合作社購買了一臺旋耕機。現在,我們已經翻耕農田400余畝了,馬上開始育秧。”長山村支書吳觀晶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圩鎮成立了2個農機合作社,合作社有旋耕機、無人機、微耕機等農用機械多臺,農機的大規模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確保不耽誤農時。
在大塘村千畝雙季水稻種植示范片,三十余名農民正彎著腰在田地勞作,有的在育秧,有的正在鋪地膜。“今年我們用政府免費發放的優良稻種,采用集中育秧的方式,省工又省事,每畝產量要多出50斤到100斤,大米品質也更好。”大塘村種糧大戶李能杰高興地說。通過良種集中育秧,既省田省時,降低育秧成本、又可提高出苗率,有效減輕“倒春寒”影響,防止爛秧。“苗好三成收,秧好一半功”,縣有關部門免費配送株兩優819品種稻谷種子5500斤,鎮政府購買墾優1683稻谷種子1000斤免費發給種糧大戶,確保良田用上良種。
在大圩鎮興仁村千畝雙季水稻種植示范片,鎮農技站的技術人員正在農田里指導種糧大戶黃江蘭育秧注意事項。“現在國家不僅派技術人員到田間指導,還給種糧大戶每畝400多元的補貼,在好政策的支持下,今年我把這三百五十多畝的馬蹄果全部改種雙季水稻”種植大戶黃江蘭說。惠農政策精準到位,大戶種植水稻有集中育秧、秧盤、谷種、種糧一次性補貼和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等,農戶靠種糧也能發家致富。
大圩鎮緊跟縣“萬千百”畝雙季水稻示范片創建目標,緊扣鄉鎮抓糧食增產量責任,緊貼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實惠,以更強的責任、更實的舉措,保質保量完成水稻生產任務。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高輝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zjxsdjg.com/content/646747/62/12507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