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華人大常委會充分運用憲法與法律賦予的民族自治立法權,積極開展相關法例的立法工作并頒布實施,有力地推動促進了縣域經濟社會各發面的高質量發展。
每個星期,永州市生態環境局江華分局的工作人員都會到縣內的重要水域斷面開展日常巡查,并按要求開展水質采樣監測,今天采樣的水域是瀟水的沱江段。根據采樣技術規范要求,該河段水面寬度超過100米,需要對河段分左、中、右3點進行采樣,采集后的水質樣品進行現場項目的檢測后,再分裝、封存,貼上標簽,及時送有資質的實驗室進行檢測分析,每個環節步驟都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范進行。
“我們這種便攜式的儀器,目前就是能夠做的現場檢測主要是水溫、pH 以及溶解氧,還有電導率,其它的地表水的指標要(送)到實驗室再做詳細的分析,才能出最終的結果。”永州市生態環境局江華分局工作人員李源說。
2019年,《江華瑤族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經十七屆江華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和人大常委會會議批準正式頒布實施。條例在國家和省級相關法令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實際縣情,制定了更加具體細致的措施要求,對于水源水質的保護就是其中一個方面。
“目前來說,我們已經劃定的保護區有縣級保護區2個,千噸萬人的保護區有 8 個,千人以上的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區已經有 28 個。另外一方面,我們在治污方面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強畜禽養殖這一塊, 2021 年的時候我們縣里面花了大量的精力,把很多無序發展的牛蛙養殖場實行了全面的退養關停。”永州市生態環境局江華分局工作人員李源說。
自《條例》頒布以來,江華人大常委會推動“立法回頭看”,監督支持政府職能部門持續發力抓好整改。同時號召更多的志愿者自覺加入到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中來,全縣的生態環境質量尤其是水質得到了穩步提升,地表水環境質量從2020年的排名永州市第6位,到2022年排名永州市第1位、湖南省第3位。
“我覺得現在的湖水比以前更清澈了,道路也比原來更干凈了,就是老百姓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好了,所以我覺得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非常的幸福。”市民陳艷說。
2018年12月,江華人大常委會被省人大常委會確立為“基層立法聯系點”。在全縣16個鄉鎮推進鄉鎮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工作室提質提優建設,各鄉鎮積極采取向社區、重點村、分片延伸的方式逐步建立代表聯絡站,讓群眾不出村就能反映問題,更有人解決問題。近年來,江華人大常委會突出江華特色,堅持“小快靈”立法,推動法治江華建設行穩致遠。完成了《江華瑤族自治縣野外用火管理條例》的立法工作并頒布實施,得到了省、市人大常委會的肯定。進行了《江華瑤族自治縣自治條例》的修正工作,啟動了《江華瑤族自治縣瑤醫藥保護條例》的立法調研工作。自2017年以來,江華已經立法并頒布實施法例兩部,江華人大常委會已通過待省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的法例1部,正在啟動制定的法例2部。
“縣里16 個鄉鎮都設立了人大代表聯絡室,縣城的 4 個社區設立了基層立法聯系站,所以我們就深入到代表聯絡室、基層立法聯絡站,去聽取代表的意見,去聽取群眾的意見,所以我們的立法就非常的有針對性、實用性、可操作性,讓基層的人大代表和群眾有序的參與進來,形成了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機制。”江華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鐘江波說。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王輝 藍玉春 熊洋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zjxsdjg.com/content/646746/66/1235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