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江華早稻陸續進入成熟期,趁著晴好天氣,村民們駕駛收割機開始收割水稻,割機一邊收割地里的水稻,一邊又將粉碎的秸稈均勻拋灑還田,既環保又肥田。
一大早,濤圩鎮西鳳村任翠府的早稻種植基地里早已機聲隆隆。兩臺收割機穿梭其中,切割、脫粒、裝車、烘干,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片片水稻被成功收割歸倉。
“6臺收割機都全部在搞,自己有3臺,然后請了有3臺,千多畝可能就10天左右就全部把它收完了。”種植戶任翠府說。
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一排排水稻被卷入機器,在收割的過程中直接對水稻秸稈進行粉碎還田,立即成為了田間的肥料,不僅解決了水稻秸桿焚燒污染環境問題,還有提高了土地肥力,可使畝產可增收50公斤左右。
“現在我們每臺收割機都裝了碎草機,邊打的時候就邊碎好了,這樣就減少了在田里面秸稈焚燒,還增加了田里面的肥效。”種植戶任翠府說。
今年,任翠府種植了1000多畝水稻,從稻種到一袋袋稻谷,采用了全程機械化,應用育苗流水線、插秧機、農用拖拉機、收割機等機械,只需幾個人就可以完成1000多畝水稻田的日常管理,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今年種了早稻有一千多畝,都實現了機械化,這里水田管理估計就是5個人到6個人就夠了,都管得過來。”種植戶任翠府說。
今年江華早稻播種面積12.9萬畝,現在已全面進入早稻收割期,近幾年,江華不斷加強秸稈收粉碎技術,不斷提高全縣秸稈還田、犁田利用率和耕地質量,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和科學的田間管理,再加上天氣較好,今年早稻全面迎來豐收。
“目前全縣早稻收割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三十,預計收成超過6萬噸。”江華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股股長楊小兵說。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彭保華 張建(見習生) 張意秋(通訊員)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zjxsdjg.com/content/646741/51/1287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