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清江河畔,土家山寨,長陽縣城。6月15日,我們在這里見到了仰慕已久的“英子姐姐”。
“英子姐姐”本名劉發英,曾經是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邊遠山區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現為該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副校長。“英子姐姐”是她的愛心助學網名。
我們是通過電視“認識”“英子姐姐”的。那是2022年3月8日,作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她,走上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代表通道”,介紹她愛心助學的事跡。愛心助學是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一項光榮職責,作為從事關工委工作的我們,從那時起就有了爭取當面向她學習請教的愿望。
今年6月13日,湖南省第四次民族地區關心下一代工作會議在城步苗族自治縣召開,時間一天。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到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距離為790公里,而城步到長陽的距離為644公里,少了一百多公里。因此會議結束后,6月14日我們從城步出發驅車直達長陽。
到達長陽已是下午五點多鐘,因事先我們與長陽取得聯系,長陽縣組織部副部長程剛同志和長陽縣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聶德媛同志等接待了我們。晚飯時,圍繞“英子姐姐”的愛心助學雙方進行了交談,加上我們之前做了一些“功課”。因此,對“英子姐姐”我們感到陌生又“熟悉”,說陌生是我們尚未謀面,說“熟悉”是我們對她有了大體了解--她是中國網絡助學第一人,隨著助學成果及影響力的日益擴大,她成了長陽、湖北乃至全國響亮的“公益名牌”和“道德標桿”。她和她的助學團隊的優秀事跡曾經先后被《三峽日報》《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華社、《光明日報》《工人日報》《中國民族報》《中國教育報》《湖北日報》等近百家媒體報道過。她本人獲得國家、省、市、縣的各種榮譽更是多的數不勝數。僅是國家級的榮譽就有: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少先隊員自愿輔導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十大美德人物,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2012年6月,她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2018年2月,她當選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2022年6月她又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更引以她自豪的是,她曾經受到過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英子姐姐”如此一位有影響的公眾人物,會與我們見面嗎?她有時間與我們見面嗎?帶著種種疑慮,當天晚上我們輾轉反側,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按照預約,6月15日上午九時我們來到了“英子姐姐”工作室,或許是聽到了我們上樓的腳步聲,在此等候我們的聶德媛常務副主任和另一位女同志從工作室走了出來,當我們說了聲“早上好”時,聶副主任就搶先作介紹了:“這就是我們的英子姐姐劉發英同志”。頓時,我們把目光轉向了“英子姐姐”,“英子姐姐”說:“歡迎!歡迎!”,并笑容可掬的主動與我們一一握手。此情此景,使我們原有的疑慮煙消云散,剩下的全是興奮與感動。
“‘英子姐姐’只能抽出一個小時時間,下午她要參加湖北省委在武漢召開的一個座談會”。聶副主任對我們說。時間緊迫,分秒寶貴,在聶副主任和“英子姐姐”的陪同下,我們參觀了“英子姐姐”工作室。
“英子姐姐”工作室使用面積1500多平方,展館面積有450平方,是長陽縣委縣政府投入400萬元專門為“英子姐姐”修建的。工作室集展覽、陳列、辦公和接待于一身,裝修美觀實用,展覽圖文并茂。我們一邊認真聽講解員講解,一邊認真觀看每一幀圖片,每一段文字,每一組數據。期間,“英子姐姐”還不時回答我們的提問,與我們一起分享她在愛心助學中的心得體會;應我們之邀,還與我們一起照相留念;整個參觀使我們深受感動,深受教育、深受啟發。時間不知不覺到了上午10點,“英子姐姐”因下午要去武漢開會,她不得不中途告辭。接下來我們繼續與聶副主任等學習參觀,交流探討。
從2005年開始到現在,“英子姐姐”助學團隊通過網絡共結識了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日本、美國等五大洲10多個國家和全國各地2000多名愛心網友,募集助學款3100多萬元,資助學生達4800余人。受助學生不僅有本地的,且幅射到了全國各地,我們的家鄉湖南就有65名困難學生接受過資助。這些成績的背后,是“英子姐姐”付出的巨大心血和無私奉獻。18年來,她寫下了20多萬字的助學信息,建了203本純手工寫版的“助學臺賬”,詳細記載了每一筆助學款的來由和去處,并自費近7萬多元用于助學團隊的開銷。對于這樣的“英子姐姐”,怎么又不讓我們由衷敬佩呢!
上午,我們結束了長陽的學習和考察,帶著滿滿的收獲和感動踏上了回家的旅程,途中,“英子姐姐”愛心助學的感人事跡在我們的腦海里一次次回放,在備受感動和鼓舞之余,也引起了我們的沉思:對于“英子姐姐”創造的奇跡,我們只能欽佩,無法企及,她的助學模式也一時難以復制;但她的經驗可以借鑒,尤其是她的精神值得學習,“英子姐姐”的精神是什么?我們認為是“無私奉獻”--為點亮山鄉求學夢無私奉獻,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無私奉獻。有了這種精神,夢想變成現實才皆有可能。她這種精神不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么?!
希望我們的長陽學習不虛此行!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黃啟發 黃生華 馮高廉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zjxsdjg.com/content/646740/60/12795195.html
江華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