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華瑤族自治縣堅持“德治、法治、自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方式,使鄉村治理呈現了新的格局。
一約四會,展現德治新風采。(一約:即村(居)規民約,四會:即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居)民議事會、禁賭毒會)。以“一約四會”為抓手,不斷健全鄉村治理工作機制,使鄉風文明有了具體形態。一是建立健全“一約四會”制度。通過宣傳動員、征求意見、“四議兩公開”等方式,引導廣大村民參與村規民約和“四會”制度的制定修改,從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嫁娶、尊老愛幼、鄰里和諧等各個方面作出明確要求,讓村民自己成為“文明新風”的制定者、執行者、評議者和受益者。二是充分宣傳“一約四會”。通過設立“村規民約宣傳欄”“文化墻”等具體形式,對“一約四會”具體內容進行宣傳展示,并通過屋場會、村村響、微信群等把村規民約傳到家家戶戶。三是遵守執行“一約四會”。通過建立健全村規民約監督獎懲機制,實行積分管理和差異化懲戒,引導村民遵守村規民約,不斷宣傳文明鄉風、推進移風易俗、凝聚文明共識。目前,全縣319個村(社區)均已實現了村(居)規民約修訂率100%,上墻公示率100%,“四會”組織成立率100%,實現了村民思想道德水平與基層治理同步提升,形成了“德治教化”助推鄉風文明的良好局面。
多元普法,打造法治新局面。以群眾法治需求為導向,不斷強化全民普法學法意識,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向多元轉變。一是做到宣傳思路有轉變。按照農村、社區群眾需要什么法律,就提供什么法律的普法思路,細化普法內容、普法措施和普法標準,將普法由“套餐式”向“點餐式”轉變,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全縣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二是做到宣傳范圍全覆蓋。創新開展“上好一堂政策法治課、寫好一封致群眾法治信、贈送一套法治書、發送好一條法律條文、建立一村一宣傳欄、堅持一天一廣播、落實一路口一標語、參加一次月例會”等“八個一”活動,聯戶黨員干部逐一上門向農戶發放法律法規小冊子、宣傳折頁等法治宣傳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宣傳最新的法律法規知識,做到了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三是做到宣傳內容多領域。深入開展普法“八進”活動,組織律師、公證員、法官、檢察官、公安干警、普法志愿者等深入開展普法活動,內容涵蓋農村常用的交通、婚姻家庭、女童保護、預防家暴、人身損害賠償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讓群眾成為全方位的“法律明白人”。截至目前,全縣建有“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6個,“永州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2個。
民主議事,開創自治新途徑。以民主議事為目標,不斷豐富民主議事協商途徑,讓群眾成為鄉村公共事務的參與主體、執行主體和監督主體。一是全縣319個村(社區)實現了村(居)民議事會的組建,并成立了1624個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單位的村民理事會。二是在“村務監督月例會”的基礎上,創新執行“鄉村振興民主議事月例會”制度。每月組織村支兩委成員、村務監督委員會和村民議事委員會成員、小組長、黨員和群眾代表、駐村工作隊及鄉鎮聯村領導,開展“七議”(一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防返貧監測、二議村級“三資”管理、三議產業發展、四議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五議鄉風文明建設、六議村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七議社情民意事宜)。通過群眾參與、民主決議的方式,引導農民群眾從“當配角”向“唱主角”轉變,變“村里事”為“自己事”,變“干部干,群眾看”為“大家一起干”。民主議事的廣泛推行,在進一步提高鄉村治理水平、喚醒群眾主體意識、推動實現鄉村振興建設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取得了扎實的成效。目前,“鄉村振興民主議事月例會”制度已在全縣319個村(社區)中鋪開,形成常效機制。
“德治、法治、自治”相結合的方式,使群眾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不斷提升,是推進鄉風文明和基層治理的良好舉措,為江華鄉村振興建設打開了新局面。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張小燕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zjxsdjg.com/content/2022/10/28/11988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