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了!水抽上來了!咱們巖口村的晚稻有救了!” 9月15日,自水泵中激射而出的水花在烈陽的炙烤中顯得格外的明麗、白凈。望著緩緩地淌過稻田的井水,種田大戶莫金德激動說:“鄉村振興工作隊為我送來的就是及時雨啊!”
巖口村,地處江華大石橋鄉東部,是遠近聞名的干旱死角村。“一月不下雨,地坼禾苗枯”便是村子的真實寫照。今年8月中旬,在江華司法局剛接手巖口村的鄉村振興工作時,“盡快喝上清江水、想法保住二季糧”便是該村群眾的“急難愁盼”的問題。
坐落在大山下的巖口村,有細泉無聲。但逢干旱年,這些細泉相對于一個擁有1413名人口的村子來說,便是杯水車薪。村支部書記李先英說:“為破解這一難題,村支兩委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準備從9公里外的清江水庫引水。目前,村民已自發集資25萬元。”在了解詳情后,江華司法局巖口鄉村振興隊立即與江華水利局取得聯系,請求盡快啟動這一民生工程。目前,“引清濟巖”主水管已鋪至離巖口村2.9公里處的沉塘村。預計在明年初,巖口村民便能喝上來自清江水庫的自來水。
九月中旬,持續的高溫少雨加劇了巖口村的旱情,全村1223畝水田中有680余畝嚴重缺水。村民們有點犯愁了,種糧大戶莫金德更是急了。看著自己承包的143畝水田,他愁眉不展。就在這時,江華農機事務中心為他送來一臺全新抽水機。莫金德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原來,是鄉村振興工作隊當日到他家時,聽了他的事情,便立即與江華農機事務中心取得了聯系。9月15日,在調試好的抽水機前,來自160米深處的地下水。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在鄉村振興的在道路上,江華司法局巖口村鄉村振興工作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正在用自己的擔當為群眾送去一場又一場的“及時雨”。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趙志平 李斌 吳至平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zjxsdjg.com/content/2022/09/16/11833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