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照耀中國,理論響徹永州”。大家好,這里是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和永州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理響永州·故事薈”,我是本期主講員胡玲輝。今天我要講述的是“一號機密”的守護者陳為人。
1933年初,黨中央撤離上海遷往蘇區,將兩萬多份檔案交給上海保管中央文件的保管處,保管處被稱為“中央文庫”。這是黨中央第一座秘密檔案庫,幾乎集中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央領導機關撤離上海前的所有重要文件,是黨史上的“一號機密”,守住它們就是守住了黨的“命脈”!
陳為人(1899-1937),江華瑤族自治縣人,原名陳蔚英。1920年,在上海參與籌組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在蘇俄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當選中共滿洲省委書記;1932年,奉命管理中央文庫。
時間回到1931年底,因顧順章叛變,中央和上海的地下組織命懸一線。陳為人和妻子韓慧英奉黨中央指示留在上海,負責中央文庫的管理工作。在獄中備受折磨,身體仍十分虛弱的陳為人當即立下誓言:人在文件在,我將以生命保護黨的機密!
接手任務后,陳為人立即按照指示在上海租房,建立了秘密檔案庫。他將三樓樓頂改成一個小閣樓,做了一面木板墻,把數萬份文件放在小閣樓的夾壁當中,夾壁墻外擺放一些家具,這樣,即使是有經驗的偵探也很難發現夾壁墻的秘密。閣樓長存火種,隨時準備與文件共存亡。
陳為人夫妻以開設湘繡店作為掩護,白天以富商的身份談生意,晚上在密不透光的屋內通宵達旦地工作,整理檔案。他們對所有文件資料進行了系統整理,按性質、內容和涉密程度分為6類13個部分。為了方便保存和轉移,他們小心地把厚紙上的文件轉抄到薄紙,把大字改小,剪下文件的空白邊,縮小文件體積。在惡劣的環境下,一刀刀裁剪,一筆筆謄寫,最終硬是將20箱、共兩萬份文件壓縮成6箱,并妥善保存。
1935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陳為人的上線張唯一同志被捕。妻子韓慧英按原計劃前去接頭,也被捕。沒等到妻子的陳為人料定是出事了,他的第一反應不是趕去營救妻子韓慧英,而是千方百計尋找新的地方,將文庫檔案資料安全、火速轉移。
因黨的秘密條例規定,存放檔案必須是單幢房子,與組織失聯,斷了經費的他硬著頭皮租了小沙渡路合興坊一幢二層樓房。帶著兩萬多份檔案拖著年幼的3個小孩,衣食無著的他在上海這座“孤島”里深潛,每月30塊銀元的租金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為維持老板身份,不讓別人看出破綻,陳為人特意買回一塊魚干,煮好紅薯后,將魚干蓋在上面,讓鄰居們覺得這是魚干飯,到家門口再拿下來藏到口袋里。這一片魚干,被陳為人重復用了近一個月!后來生活實在太艱難,二樓家具被變賣一空,能賣的衣服也變賣光了,只保留了一樓的擺設,維持著一個“老板”的形象。但是,孩子穿的是抽了棉花的破背心,嬰兒常常以水代奶,吃不飽的孩子們常哭鬧。這時,陳為人總是安慰孩子們說:“我們是吃點心,點心點心,就是點點心的,不要吃飽的。”
生活上的艱辛并沒有壓倒陳為人。陳為人忍饑挨餓、拖著病體通宵整理文件,與肺病相搏,與時間賽跑。陳為人手書的《開箱必讀》清晰干凈,目錄詳盡,都是他在聲聲咳嗽中用盡全部心力刻下來的,是他夜夜加班中耗盡心血寫出來的!
他就這樣熬著,一年多后,妻子韓慧英被敵人釋放回家時,看到陳為人面色蠟黃、形容枯槁,身體十分虛弱,忍不住潸然淚下。
“此后惟愿以樂為苦,以苦為樂,若因困難思退,不待他人譴責,則自當愧死矣!”這是陳為人在東方大學的學習感想。國家危亡之際,即便身處順境,何來幸福?當你身處生死絕境,抉擇就是你本心。因為有著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雖有貧病折磨,陳為人的內心始終充盈著美好。
后來,妻子意外聯系到了上級組織。陳為人與聯系人徐強接完頭后,回家跟孩子們笑著說:“爸爸今天總算吃飽了,把菜盤子都舔光了。”其實他高興的并不是飽餐一頓,而是終于與黨組織取得了聯系。
見陳為人的肺病日趨嚴重,黨組織決定轉移全部文件,并將陳為人送進當時上海最好的醫院治病。可沒待幾天,他就以“怕引起懷疑”為由出院了。再送又再出院,他誠懇地說:“我現在不能為黨工作了,就不能再花黨的經費了。”徐強夫婦只好同意他回家請醫生上門治療。但是,由于兩次入獄受盡酷刑,守護中央文庫工作艱辛,加上肺病纏身,1937年的春天,陳為人在守護中央文庫崗位上長眠。臨終前,陳為人安慰妻子:“等我病好了,我們一起回老家江華瑤山。”妻子強忍悲痛,叮囑孩子們“千萬不要哭”。因為怕有人聞聲過來,發現家中寒酸樣,引起懷疑。
黨史專家呂芳文——“他不喊口號,不出風頭,隱藏在暗處,是個封得住口,信得過的守門人。”
紅色是他的初心,保密是他的使命。陳為人保護中央文庫,矢志不移,以錚錚鐵骨、堅毅隱忍詮釋了對革命事業必勝的理想信念,書寫了對黨的絕對忠誠!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此刻,請記住他的名字;此刻,請向英雄致敬!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編輯:劉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