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學認為人體氣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時,十二經脈對應著十二時辰,不同的經脈中的氣血在不同的時辰有盛有衰。
由此可知,早上(辰時)、中午(午時)和晚上(亥時)分別對應胃經、心經和三焦經,而三焦主持諸氣,總司全身氣機和氣化功能。所以有“早養胃,午養心,晚養百脈”之養生說法。
早養胃辰時(7:00-9:00)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中醫學非常重視“胃氣”。《素問·平人氣象論》說:“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脾胃論》強調:“人以胃氣為本”,均明確指出胃氣在人體的重要性。
俗話說,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即使是沒有胃病的人,在生活中也要特別注意對胃的保養。防范于未然,才能健康少病痛。
早養胃兩點要注意:1.起床喝杯溫水起床時喝一杯溫開水,可以濕潤口腔、食管、胃黏膜,沖刷附著于黏膜的黏液和膽汁,促進胃腸蠕動,為進餐做好準備。還可以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但不宜過多飲水,約100毫升即可,以免沖淡胃酸,影響消化。也不宜喝涼水,以免對胃部造成刺激。2.吃早飯,早上7~9點,即是辰時這個時候是胃經當令,是天地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也是人體內的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間段正是吃早餐的時候,營養豐富的早餐能給胃提供豐富的原料,從而發揮“受納和腐熟水谷”的功能。
研究表明,經常不吃早餐引發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的幾率高達36%。還易導致低血糖、記憶力下降,增加膽結石患病風險。
且早餐要“吃熱的”“搭配合理、有干有稀”“避免油膩”。
午養心(午時11:00-13:00)
夏季養生重在養心。炎夏往往是心血管疾病高發期,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如何在高溫季節養護心臟尤為重要。
中午養心睡午覺:
午時(11—13點)心經當令。子時和午時是天地氣機的轉換點,人也要在這個天地之氣的轉換點上調整氣血。
心為“君主之官”,即心是人體的主宰。心主血脈,又主神明,其華在面。心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如在午時能睡片刻,對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面色紅潤、精力充沛。
其實一年四季都需要午睡,但每次睡的時間不宜過長,半小時左右,不要超過一小時,最好能躺下來,不要趴著睡。據調查,許多老壽星都有保持午后小睡的養生經驗。午飯后稍作休息,在此時段內睡上約30分鐘即可。
晚養百脈(亥時21:00-23:00)
晚上21點到23點是三焦經當令之時,該經通達身體的五臟六腑,因此,也是增元氣、養百脈的好時機,百脈得到滋養,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
睡前做三件事:
1.十指梳頭
將十根手指當作梳子,梳頭3分鐘以上,可以改善頭部血液循環。
2.溫水泡腳
溫水泡腳可以改善身體的血液循環,達到滋養腎臟和肝臟的目的。晚上9點到11點是泡腳的黃金時間段,也正是晚上養百脈的時間段。需要注意的是,泡腳的水溫一定要適度,不能過熱或過涼。
3.輕拍背部
睡前捶背,可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能有效改善睡眠,催人入睡。請家人幫忙輕拍背部,拍法用虛掌,擊法用虛拳,通過壓縮空氣而產生震動力。手法均宜輕不宜重。速度以每分鐘60~80次為宜,每次20分鐘以內。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編輯:劉翥
江華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