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幸永州“陸港杯”中國龍舟公開賽在永州舉行,盛事矣。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又泛起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深深懷念,眼閃淚花。今年是偉大領袖毛主席誕生一百三十周年。彈指一揮間,他老人家已離開我們已四十七個春秋了,但毛主席永遠活在億萬人民心中。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品德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特別是對親友、對先烈、對百姓的深邃的感情流露無不摧人下淚,廣為流傳。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毛主席亦然。建國前在延安時期,毛主席曾感慨地對賀子珍說過:“我這個人平時不愛落淚,只在三種情況下流過眼淚:一是我聽不得窮苦老百姓的哭聲,看到他們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淚。二是跟過我的通訊員,我舍不得他們離開,有的通訊員犧牲了,我難過得流淚。我這個人就是這樣,騎過的馬老了、死了,用過的鋼筆舊了,都舍不得換掉。三是在貴州,聽說你負了傷,要不行了,我掉了淚。”可見毛主席對人的一片情深。現據所聞,略書一二以資懷念。
1919年毛主席母親文氏病重,危在旦夕,毛主席日夜兼程,從長沙趕回韶山回到母親的身邊,寸草之心天地可鑒。母親離去,毛主席悲痛守在靈前,思緒萬千,悲淚順著臉頰直往下淌。面對著暗淡的油燈,毛主席悲痛地寫下了“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的挽聯和情真意切的《祭母文》,以寄托對母親的哀思。毛主席在祭文中寫到: “……養育深恩,春暉朝靄。報之何時,精禽大海。嗚呼吾母!母終未死。軀殼雖毀,靈則萬古。有生一日,皆報恩時,有生一日,皆伴親時……。”實在是難舍難分的母子情。1959年回韶山,毛主席曾深情地說過:“我們共產黨人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不迷信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黨、同志、老師、朋友也,還得承認。”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青山只等閑。”1935年 10月 19日,中央紅軍在毛主席等同志的率領下,九死一生,到達陜北吳起鎮,數萬將士犧牲在長征路上,紅軍由 8萬多人減到不足 1萬人馬。毛主席為此留下了熱淚。據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顧委常委江老《江華回憶錄》中回憶: “在吳起鎮,中央召開了一次團以上的干部大會,毛主席講了話,他看著我們這些衣衫襤褸、憔悴疲憊的干部,留下了熱淚。他說我們丟掉了中央根據地,犧牲了許多好同志,遭到了大的失敗,但到了陜北,畢竟還是勝利了。……”江老還深情的說:“我從 1928年上井岡山同毛主席在一起,這是第一次看見他流淚。他流的是對丟失了根據地的痛惜之淚,對犧牲同志的悲傷之淚。……對“左傾”錯誤線路和張國濤分裂紅軍行為的憤慨之淚。……他那清瘦的面頰,單薄的身影,剛毅凝重的聲音,深深地銘刻在我的腦海中。”
1950年,毛主席將思念岸英的眼淚忍住往肚里落。當年毛主席的大兒子毛岸英赴朝參戰。毛主席因工作忙,也未來得及與岸英兒見上一面,事后在朝鮮光榮犧牲,這無疑是對毛主席的深痛打擊,人心皆同,十指連心。毛主席整整一天沒有說過一句話,只是一支接著一支的抽煙,強忍著失親的痛苦,把眼淚逼著往肚里落,同時也不同意彭德懷等同志因岸英是主席的長子而將岸英的遺體運回祖國的請求。毛主席在電文稿上沉重地落下了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我國處在困難時期,毛主席在吞咽著農民的口糧——糠菜窩頭時,又流出了眼淚。1959年,幾名休假探親回家的警衛戰士奉命調查和匯報農村實況,他們帶回了農民吃的糠菜窩頭,當變餿的窩頭交到毛主席手里,毛主席感傷地用手掰開窩窩頭分給身邊的工作人員,深情地說道:“吃,這是農民的口糧,我們每個都要吃……。”毛主席獨自拿了一個窩窩頭吃,咬第一口,他眼睛紅了,喉嚨上下抽動著,有些壅塞;咬第二口,淚花已濕透了他的眼睛;咬第三口,淚水嘩嘩地淌下來,毛主席哭了。無聲的眼淚是最沉痛的掉淚,他也許想到了許多許多。1960年是三年困難時期最困難的一年。毛主席率先垂范,7個月沒吃一口肉,常常是一盤馬齒筧便當一餐飯,一盤炒菠菜就支持著工作一天。他腳上按下去就是一個坑,毛主席得了浮腫病。周總理曾一次又一次勸毛主席吃口豬肉,但毛主席卻搖頭說: “你不是也不吃嗎?大家都不吃。”雖然這些故事都發生在紅墻之內,但我深信無疑。毛主席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已“身無半文,心憂天下”了。難為毛主席等中央領導與我們同甘共苦。
1976年,唐山地震前夕,當時毛主席他老人家,實際上已是重病在身,病情很嚴重了,但仍然一片丹心牽掛著國家和人民。據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影響二十世紀中共的十位人物》中介紹:“7月 28日,唐山地區發生強烈地震……,這是毛澤東說話都已經很困難……。但他的心仍然想著國家和人民。他對震區非常關心,當聽說災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損失時,止不住熱流涌流。《中共中央關于唐山、豐南抗震救災的通報》,是它生前簽發的最后一份文件。”可見毛主席對人民情深似海。
毛主席一片深情,贏得了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愛戴,“最響亮的歌是東方紅,最偉大的領袖是毛澤東。”小平同志在生前也曾深情地說過:“毛澤東同志不是孤立的個人,直到他去世,一直是我們黨的領袖。”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讓我們銘記領袖的深情,去努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韓開琪 李詩璇
編輯:劉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