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發布的《新十條》
為疫情當下的大家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有利于進一步堅定新冠陽性人員戰勝疫情的信心
化解不必要的擔憂
但仍有部分人員對疫情的恐懼不降反增
我們該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
進行正確的自我心理防護呢?
焦慮
即有壓力、擔心、緊張、煩躁與恐懼的感覺。可表現為精神緊張,過度擔心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種種不良后果;可出現坐立不安、心慌出汗、肌肉酸痛、頭痛頭昏等身體癥狀,而這些癥狀又可能被誤認為是新冠癥狀的惡化,產生心理增敏,既不利于病毒轉陰,還會使這些緊張癥狀惡性循環。

01
學會識別焦慮
首先不必驚慌。在積極接受新冠用藥治療的前提下,可用以下方法來評估自己是否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也許這些身體癥狀就是焦慮的身體表現。

(點擊可放大查看???)
評估方法:選擇符合自己的情況并計分。總分5-9分為輕度焦慮;10-14分為中度焦慮;15-21分為重度焦慮。輕、中度焦慮情緒可以通過自我調節來緩解;中到重度的焦慮則需要專業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必要時需在醫生建議下服用抗焦慮藥物治療。
02
改善應對方式
1.接受當下現狀:告訴自己面對新冠病毒陽性的情況下,緊張、擔心、害怕、恐懼等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相信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情緒在經歷頂峰后會慢慢趨于平靜,就像乒乓球拍下去,它彈上來的幅度會越來越小。我們需要給情緒留出緩沖的空間。
2.轉移注意力:如果已經出現心理或生理的不適,不要去刷屏查詢與新冠相關的不良反應,遠離災難信息,去干點輕松愉快的事情來緩緩。比如與家人或朋友網絡視頻或聊天、看點雜書、做點家務、聽點音樂、做點運動、做點手工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3.尋求專業幫助:必要時可以尋求心理專業醫生的幫助。通過某些機構開通的免費咨詢熱線電話進行咨詢,如長沙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與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一起建立,全天候24小時面向公眾開放的心理援助熱線(0731-85292999)。
03
做點放松訓練
放松有助于在您康復過程中節省有限的精力,幫助您緩解焦慮、放松心情。
1.正念呼吸放松法:您不用做任何事情,只需要純粹的坐下,留心觀察自己的呼吸,體驗當下的生命。如果您愿意,同時可以播放心怡的輕音樂。
①吸氣,緩慢并深深地按“1-2-3-4”吸氣,約4秒鐘使空氣充滿胸部。呼吸應均勻、舒適而有節奏。
②屏住呼吸,把空氣吸入后稍加停頓。感到輕松、舒適、不憋氣。
③呼氣,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氣呼出來。此時,肩膀、胸,直至隔肌等都感到輕松舒適。同時想象著將緊張、恐懼、壓力都隨著呼氣慢慢地都排除了,感覺到身體越來越放松,心情越來越平靜……
2. 冥想身體掃描法:身體掃描是您的身體與心理建立聯系的一種方法,目的是讓您排除雜念,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某個部位,不要去評價它,只是去觀察它、感受它。
① 請在一個輕松、安靜的環境下練習。您可以躺在舒適的墊子或床上,也可以選擇您喜歡的坐姿或站姿。
② 當準備好之后,開始正念呼吸,將注意力慢慢轉移到呼吸上……。然后,將您的意識從正念呼吸中慢慢撤出,準備開始身體掃描。
③ 比如,將意識轉移到右腳的某個部位,這個部位是您能接觸到地板的位置,感受一下您感覺到的,感受一下腳跟、大腳趾以及右腳的腳底,感受一下您的腳趾和右腳頂端,感受下面的跟腱和上面的腳踝……
抑郁
得知自己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很容易產生與生存問題相關的負性想法和感受,可表現為情緒低落、悲傷難過、自卑自責、對自己喪失信心;也可能會因為暫時無法恢復日常生活或工作而感到悲觀沮喪,對周圍喪失興趣,甚至出現消極觀念與行為。

01
學會評估
根據過去兩周的狀況,請您回答下列描述的狀況及頻率。

(點擊可放大查看???)
評估方法:選擇符合自己的情況并計分。總分5-9分為輕度抑郁;10-14分為中度抑郁;15-19分為中重度抑郁;20-27分為重度抑郁。輕中度抑郁情緒可通過自我調節來緩解;中重度抑郁則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如果不良情緒已持續超過2周,必要時需在醫生的建議下服用抗抑郁藥物治療。
02
積極應對
1.積極正向思維:首先接受自己的不良情緒,這是正常心理反應。同時,積極關注自我的正面信息,如回顧過去生活中的艱難日子自己是如何應對的、關注自己做得不錯的方面。積極思維能調動起身體積極的免疫力,幫助協同抗擊疾病、快速轉陰。
2.參與當下生活:人很容易被負性情緒抓住。所以,我們需要學會將注意力轉移至當下生活中來。比如,找人傾訴衷腸、聽音樂、看書、追劇、記錄過去美好時光、適當運動。
3.尋求專業幫助:如果感覺負性情緒積累的速度超過了自己的預期,積累的量超過了自己的應對能力,則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工作者及精神衛生工作者的幫助。需要時可以撥打上述熱線電話。
失眠
人在遇到不良事件產生壓力時,可能會影響睡眠,特別是存在焦慮和/或抑郁情緒時。失眠可表現為入睡困難、睡得不實在、睡眠淺,早醒,或醒后不解乏或全身不適、困倦乏力、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或記憶力下降,影響正常的社交、家務或學習。

01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治療或隔離期間,很容易因起居時間隨意而導致作息不規律,從而出現失眠。
1.睡眠環境:保持睡眠環境安靜、舒適,溫度適宜,避免光線刺激。
2.睡眠時間:堅持規律的作息,每天按時睡覺、起床,長期堅持身體就會形成記憶,到了該休息的時間就會犯困,該起床的時間也會自然醒來。
3.睡眠習慣:床僅是用來睡覺,避免在床上做無關的事情,比如睡前看電視、刷屏;如果20分鐘內睡不著則起床,感到有困意了再上床睡覺;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睡前避免飲用咖啡、濃茶和酒,睡前可喝一杯熱牛奶、用熱水泡個腳;或進行緩慢深呼吸放松、對自己進行積極心理暗示或聽輕音樂等。
02
不要過于擔心失眠
過于擔心失眠往往會導致更嚴重的失眠。偶爾一兩天睡不著并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影響;不刻意去控制睡眠,身體感覺累了困了就多睡一點,不困就少睡一點,不要強迫或規定自己一天必須要睡多長時間。當然,如果自我調節效果不好,則需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03
保持適當運動
每天進行適當的鍛煉,如慢走、慢跑或快走等,或居家做一些肌肉拉伸、原地踏步等運動。但要注意,不宜在睡前運動,否則會導致大腦興奮、體溫上升,反而不利于睡眠。
心身相連,通過心理調整,能幫助身體有效抗擊病毒。相信陰雨過后便是美麗彩虹!
指導專家
曹玉萍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病學科主任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
擅長:精神疾病,主攻精神應激、神經癥與心理治療
門診時間:周二下午、周三上午、周四下午
來源:網絡平臺
編輯:劉翥
江華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