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小區位于江華沱江鎮蒼松東路,現有242個住戶887個常住人口,是集商業系統國企改制員工的安置房和部分商品房于一體的綜合小區。該小區曾經是個“無基層黨支部、無物業管理、無群防群治”。江華司法局認真踐行“五聯系五到戶”工作要求,突出“黨建強基、法治固本”,建立“五包”機制、發揮“五員”作用,爭創“五好小區”,取得了良好效果。

黨建強基。小區現有中共黨員60名,常住黨員15名。該小區沒有建立黨支部,江華司法局及時向聯系小區的縣領導進行專題匯報。5月6日召開陽光小區“五聯系五到戶”工作推進會,決定落實“四項”工作清單,優先成立陽光小區黨支部。經過20天的籌措,陽光小區黨支部于5月26日正式成立。在黨支部的帶領下,陽光小區迅速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法治固本。法治宣傳,是司法行政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也是引領小區依法治理的重要手段。江華司法局聯合移動公司、僑聯、婦聯、農發行,以新冠疫情防疫為切入點,進區入戶,宣傳法治,引導小區人員學法、用法、守法、崇法。今年以來,江華司法局已向小區居民發放《民法典》《防疫法》《青少年權益保護法》等法治書籍近1000本,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投入2萬元余元,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法治宣傳一體的宣傳專欄。通過宣傳,小區迅速掀起了學法、用法、守法的高潮。
天眼護安。陽光小區是個半開放式小區,沒有高清攝像頭等相關的“天眼”設備。在了解到居民的要求后,江華司法局迅速與同為聯系小區“五聯聯系五到戶”的移動公司進行了詳細溝通、會商。決定由移動公司出人出力出設備,于6月8日在小區的4個關鍵部位安置了高清攝像頭,形成了一張全覆蓋的“天網”。在“天眼”的保護下,小區居民外出時放心多了。
保潔凈區。小區沒有物業管理,沒有保潔員,小區存在“白色垃圾四處飄、生活垃圾亂堆放”的亂象。針對這一問題,江華司法局與移動公司、僑聯、婦聯、農發行盡快落實了2022年5月6日陽光小區“五聯系五到戶”工作推進會要求,分別出資3000元,共同為陽光聘請2名保潔員,為確保陽光小區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的小區作出了積極努力。在樓棟長、保潔員和小區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陽光小區的衛生日益好轉,環境日益美化。
自治圖強。建設美麗小區,關鍵在小區,關鍵在居民。在“五聯系五到戶”過程中,司法局十分注重居民自治,指導小區業主委員會制定居民公約,成立了由13名中共黨員組成的志愿者服務隊伍,配齊配強了樓棟長、單元長,接管了物業管理房。為進一步提高居民素養,司法局已向民族文旅廣體局申請了群眾性體育器材,將安置在小區內供居民使用;制作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永久性標語;同時,免費開放了地下停車場。通過不懈努力,陽光小區居民已紛紛地自主參與到了自治之中。
在高位推進陽光小區建設“五好小區”的過程中,司法局黨組始終以“五聯系五到戶”為總抓手,積極調動司法局及聯系小區各單位的干部職工、社區、陽光小區業委員會及小區樓棟長等“五員”的積極性,建立健全 “縣級領導、縣直相關單位包1個以上小(社)區;支委、業委、樓棟長包樓棟;黨小組長、單元長包單元;黨員、業主代表包樓層;業主包家庭” 的“五包”機制,確保每一棟樓、每一個單元、每一個樓層、每一戶居民都有人負責和聯系。通過明確責任、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昔日的“三無”小區正以鏗鏘的步伐向“五好”小區邁進。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李斌 劉躍忠 黃紅英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jianghua.rednet.cn/content/2022/06/14/11386062.html
江華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