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鋼用在刀刃上,人才服務小分隊要大施所能、大顯身手,發揮人才引領優勢,為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等提供精準的人才智力支持。”日前,在“第四屆人才主題日”之“助力鄉村振興 人才在行動”主題活動啟動式上,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部長陳亞名強調。
今年以來,我縣堅持把人才振興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手段,全力打造鄉村振興人才新“引擎”,“助力鄉村振興 人才在行動”主題活動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涵養“好生態”激活“先鋒隊”。開啟神州瑤都“新篇章”,繪就民生幸福“新畫卷”,離不開一支帶民富、惠民生、得民心的“先鋒隊”。我縣聚焦換屆后“領頭雁”隊伍能力提升,持續提升新任村“兩委”干部特別是黨組織帶頭人的業務素質水平。利用319個村級教學點對全縣新一屆村(社區)“兩委”成員開展2期集中培訓,培訓黨員干部約930余人次;開展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民委員會主任培訓班,共培訓335人次;開展“真抓實干創先爭優”專題培訓班、新時代基層干部主題培訓班2期,培訓466人次。
突出“傳幫帶”培優“領路人”。深入實施鄉村人才振興工程,引導各類人才服務鄉村振興。定向培養人員入編32人,招錄定向培養鄉鎮農醫特崗生27人。創新開展“科技人才團隊式聯村幫扶”工作,引導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90余名深入基層一線1200余人次,最大效能發揮科技人才駐村幫扶作用,“三區”科技人才鄧述為教授打造“湘南食用菌”溯源系統,帶動食用菌種植面積600畝以上,新增50個以上就業崗位。開展“醫域共同體 我們在牽手”、“鄉村學校教師支持計劃”等行動,選派33名醫師到基層服務、32名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開展送醫、送教、送文化、送科技下鄉等活動165次,積極引導醫療、教育人才向鄉鎮流動。抓實本土人才培育工程,選派10人參加中組部、農業農村部組織的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范培訓班,孵化出了“永州市十佳農民”、縣金順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金海林等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和家庭能人。
做好“服務員”用好“金鳳凰” 。引才是因為有用,人才來是為實現自身價值。我縣立足中南大學對口幫扶的優勢開展校縣合作,持續打造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扶貧“三個平臺”,形成了全國少數民族欠發達地區提升人才工作的“江華模式”,先后派出26批76名醫學專家駐江華、24批次360名優質教師開展支教,培育青年電商人才2100余人次,電商人才創業和就業轉化達400余人。中國科學院大學江華博士工作站繼續對柑橘黃龍病進行深入研究,目前全縣試驗果園的掛果產量、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和改善,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湖南省農科院茶學專家陳江濤團隊成功申報科技特派員服務鄉村振興項目“江華苦茶紅茶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將有利于帶動江華苦茶產業的發展和提高全省茶葉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當前,我縣正在全面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全力建設‘五個瑤都’這一目標奮進。而人才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第一資源,也是創新、發展的第一動力。”縣委組織部人才工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縣將繼續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做好人才工作,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產業建設“兩條主線”集聚相關人才資源,全面提升人才公共服務水平,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為我縣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歐天舒 韓香春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jianghua.rednet.cn/content/2021/12/13/10549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