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0日上午,江華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感染病房(內三科)里面忙碌異常。31名醫務人員被分成醫療、護理團隊,分早班、中班、晚班輪流值班。我們進入感染科病房時,縣人民醫院感染科的蔣基茂醫師此刻正伏在辦公桌前休息。

徹夜無眠
34歲的蔣基茂醫師擅長各類傳染病急危重癥救治,已是科里面的一名“老醫生”,他大學畢業后一直在縣人民醫院工作,作為科室的業務骨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后,他就一直在病房里工作,雖然住的醫院公租房就只有一墻之隔,但疫情緊急,任務繁重,他除了去發熱門診坐診,其他時間都在病房內度過。1月29日夜間他還到大錫鄉接診發熱患者,大錫鄉地處瑤山腹地,往來車程超過5個小時。在他深夜出診之時,科室里面還有3名醫生和3名護士在堅守病房。蔣基茂所在的科室包括隔離病房、流感病房、肝炎病房,收治了30多名患者,醫務人員的工作量非常大。蔣基茂在接診回來后又馬不停蹄的幫助同事們收治病人,一夜的忙碌后他實在太累了,就在辦公桌前伏案睡著了。

舍小家為大家
看著蔣基茂疲憊的樣子,我們不忍心打攪他的休息,此時鐘梅主任走進了病房。1980年出生的鐘梅,是廣西玉林人,她自2005年從桂林醫學院畢業后一直在縣人民醫院工作,從醫15年來,她幾乎走遍了醫院各個科室,在感染病房里更是資深專家,尤其擅長肝炎、手足口病、艾滋病的診斷及治療,是北京亞太肝病診療技術聯盟湖南省聯盟理事和湖南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委員。“小的孩子才一歲多,也沒有辦法好好照顧他,多虧了孩子他爸,這陣子他也非常辛苦”,作為2個孩子的母親,鐘梅主任不無內疚的說到。據了解鐘梅主任的先生在縣發改局工作,平日里鐘梅的工作就很忙,疫情發生后,照顧孩子的重任更是全部壓在了她先生肩頭。說起疫情防控,鐘梅主任如數家珍,自1月21日醫院部署疫情防控任務以來,組織科內人員培訓5次,確保科內醫務人員診療技術規范、安全防護到位;將科室患者分流轉移,騰空內三科3個病區,共開設床位72張,其中隔離病房9個,床位26張,其他兩個病區46張床位留作機動病房;科室原有醫師7人、護士10人,醫院統一調配后,醫生增至11人,護士增至19人(其中發熱門診5人),力量極大加強,另從其他病房調撥呼吸機、心電圖機等醫療設備。目前感染病房內收治醫學觀察病例10人,另收治其他發熱患者23人,目前病情均穩定,無病危病重患者,前期收治的醫學觀察病例經排查已出院2人,總體情況較好??粗娒分魅蔚ǖ纳袂椋犞錆M自信的話語,我們心中戰勝疫情的信心更足了。

保護好自己,為了保護更多的人
在隔離病區門口,我們看到了一位正準備進入隔離區域的護士,包裹嚴實的防護服里面,她的面孔難以辨認,但我們看得出來她還很年輕。她說疫情發生后也是她第一次全副武裝地穿防護服,“整個人被包裹得嚴嚴實實,只有通過護目鏡看著外面的世界,穿完后感覺十分憋悶”,而她進入病區搶救完病人后,那種緊張感又讓她忘記了穿上防護服的不適。當我們問起她多久沒回家時,她說自從疫情發生后整個內三科的工作人員都在醫院公租房集中食宿,大家都沒有回過家。這時,袁秋林護士長過來了,我們問她,同志們的情緒如何,她說大家都不能回家,見不到家人也有些孤獨,但是同事們的家屬都支持工作。一旁的小護士靦腆的說,父母很理解我,就是男朋友好久沒見到了怕是會有點意見。我們祝愿她在戰勝疫情后也會收獲美好的愛情。袁秋林護士長介紹說,醫務人員必須要在更衣、消毒、穿戴好防護用具后才能夠進入隔離區域,除了防護服,還要穿一層隔離衣,同時要戴N95口罩、帽子、滅菌手套和鞋套。進入病房,連開關門都得特別注意,病房里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得開窗通風,不能開空調,有的同志一夜下來,手凍得通紅。我們的護士平時都是愛美的小姑娘,參加防疫工作后,長時間的穿著防護服,為了節約緊缺的醫療物資,在隔離病房一待就是四個小時,中途不上廁所、不喝水。頭發、衣服濕透了,口罩、帽子、面罩都將額頭勒出厚厚的一道印痕,出來換班洗臉、洗手時,小姑娘們照鏡子都快認不出自己來了。

我們準備離開時,正好有一批護士出來換班,看著她們在防護服下憋悶而漲紅的小臉,摘下手套后異常白皙的手臂,我們見到了這個冬天里最美的白衣戰士。
當我們走出感染病房,迎著冬日里的暖陽,我們不禁想起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全國人民支援武漢的熱潮,想起鐘南山院士說的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我們相信,待春暖花開之時,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大家都可以走上街頭,摘下口罩,擁抱美好的春天!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伍燕琦、李希俊
編輯:redcloud
江華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