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江華手機報
編輯:redcloud
2018-04-28 18:42:47

江華融媒
—分享—
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農歷三月十二
天氣:小雨18℃~23℃
【縣城環境空氣質量日報】
根據GB3095-2012和HJ663-2013評價標準,2018年4月25日0:00時—24:00時空氣質量指數(AQI):33;AQI級別:一級;空氣質量:優。
【導讀】
★省扶貧工作暨作風建設年動員視頻會議
★我縣多舉措加強工傷保險醫療費用管理
★“兩癌”免費篩查助力健康、巾幗脫貧
★我縣喜獲省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品金獎
★我縣在沱江鎮陽華田村發現清代古戲臺
【瑤都要聞】
★全省扶貧工作暨作風建設年動員大會視頻會議召開
24日,省委、省政府召集省市縣鄉村五級干部,召開全省扶貧工作暨作風建設年動員大會視頻會議,對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作出全面動員部署。市委常委、縣委書記羅建華,縣領導龍賦云、黃志堅、陳槐權、艾克海、唐偉文、蔣劍、伍繼承、廖樹清、張恒、趙峰參加江華分會場的會議。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指出,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要以開展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為契機,以問題的有力整改彰顯推進脫貧攻堅的政治忠誠度、政策執行力和工作實效性;要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不折不扣執行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要著力解決脫貧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要切實增強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著力解決基層組織不強的問題。
省長許達哲指出,要聚焦精準特色可持續,狠抓產業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三保障”落實、深度貧困攻堅、金融扶貧,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更加注重平衡推進;要堅持較真碰硬,加大問題查處力度,扎實抓好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要提高建檔立卡系統精準度,通過大數據、互聯網技術及時分析問題、研究對策。進一步激發貧困地區群眾內生動力,用心用情、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確保奪取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和全面勝利。
羅建華指出,要確保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政策全面落地,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發揮能人作用和引導貧困戶勞動致富相結合,充分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達到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李江輝、蔣林鋒、黃春華)
★我縣多舉措加強工傷保險醫療費用管理
2017年,我縣工傷保險醫療費用支出163萬元,同比增長41%。為確保基金安全,江華縣工傷保險站多措并舉,全面加強工傷保險醫療費用管理,提高服務效能,提升工傷職工滿意度。
一是推進工傷保險醫療費用聯網結算。目前,江華縣5家工傷保險定點醫療機構都可實現工傷保險醫療費用聯網結算,實現了工傷保險經辦機構與工傷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的數據共享。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不再墊付工傷醫療費用,有效減輕了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墊付資金的壓力,同時也有效避免醫療機構開高價藥、重復檢查等現象;二是開展“推行12條業務監管舉措”活動。全面建立定點協議醫療機構“點對點”常態化警示制度,廣泛開展政策法規宣傳,宣講違法違規騙保行為及其后果,加強社會監督。建立健全工傷職工就醫回訪制度,全面開展服務協議履行情況監督檢查行動,不斷加強工傷保險醫療經辦業務監管;三是嚴格把關工傷待遇審核。對參保單位提交的工傷待遇申請材料嚴格審核,必要時還進行實地調查取證,多方核實。切實按照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和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嚴查過度檢查、過度治療,有效控制醫療費的不合理支出。全年累計扣除違規醫療費用31萬元,有效防止了工傷保險基金不合理支出。(何丹)
★我縣“兩癌”免費篩查助力健康扶貧、巾幗脫貧
自2012年我縣被列入全省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試點縣以來,縣委、縣政府將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納入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將婦女兒童的健康事業納入全縣衛生事業發展總體規劃,通過開展“下基層、訪婦情、接地氣、辦實事”宣傳發動及認真篩查等工作,不斷深化“貧困母親兩癌”救助活動,切實提高廣大農村適齡婦女參與“兩癌”篩查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了變‘要我篩查’為‘我要篩查’的良好氛圍,大大增強了廣大婦女同胞‘防’重于‘治’的健康意識,有效保護廣大婦女同胞身心健康。據統計,2017年度我縣農村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工作,共投入經費100.632萬元,其中兩癌篩查中央、省級專項資金72.92萬元,縣級專項資金27.712萬元。2017年度檢查任務數7000人,完成“兩癌”免費檢查7786人,完成率111.23%,發現宮頸低級別病變21人,宮頸高級別病變31人,宮頸癌3人,乳腺癌3人,患病婦女均得到了及時的診斷及治療。同時,“兩癌”救助金的發放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和放棄治療等現象的發生。截至目前,全縣共有35000余名適齡農村婦女參加了“兩癌”免費檢查,對錄入全國婦聯“兩癌信息數據采集系統”的101名罹患“兩癌”貧困婦女發放“貧困母親兩癌專項救助金”101.2萬元。(鄧秋燕)
【為民服務】
★我縣斬獲全省首屆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品展演金獎
近日,在全省少數民族特色村鎮經驗交流暨第一屆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品展示展演大賽上,我縣選送的瑤家織綿《繁花似錦》斬獲一等獎。
《繁花似錦》打破了瑤錦單竹簽挑單層經線單色的傳統技藝,創新瑤錦織法,嘗試用單簽把底面兩層經線來回挑起,雙色搭配,一盤素色細花,意為瑤錦華而樸實,前程似錦。(尹亮、陳雪竹)
★我縣在沱江鎮陽華田村發現一座清代古戲臺
近日,縣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在沱江鎮陽華田村發現了一座建于清代的古戲臺。該戲臺為徽派結構建筑風格,是該縣現存古裝戲臺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該戲臺左邊立有一石碑,碑文記載,這座古裝戲臺建立于清嘉慶辛未年(1811年),距今已有207年歷史,80年后,也就是清代光緒辛卯十七年(1891年)村民捐資進行了重修。整個建筑坐南朝北,飛檐翹角,翹角以龍、鳳頭樣子砌成;戲臺面積約100平方米,臺前基礎以青石塊砌成,臺面以木柱支撐,上鋪臺板,為固定式。抬頭看戲臺上方,左邊寫有“清風”、右邊寫有“明月”、中間寫有“逸情云上”等字,戲臺頂內還畫有“八仙”等畫。戲臺的內部前臺和后臺分隔明顯,主體結構基本保存完好,戲臺的背面青石砌成1米多的基腳,基腳上方全部為青磚砌成。(黃志東、黃生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文明創建公益廣告】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綜治民調】
動員全民參與、堅決鏟除黑惡毒瘤。
【禁毒宣傳】
莫沾毒品,莫交毒友。
【掃黑除惡】
黑惡勢力不除、鏟黑工作不止。
【頭條關注】
★湖南省委一號文件勾畫鄉村振興實現路徑
2018年湖南省委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創新時代“三農”工作新局面的意見》勾畫了湖南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和實現路徑。25日,省農委相關負責人對文件進行了發布和解讀。文件圍繞構建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激活農村“人、地、錢”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創新性舉措。到2020年,全省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到203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關鍵詞1:精細農業
實施農業產業集群培育行動,打造糧食、油料、蔬菜、水果、棉麻絲、茶葉、畜禽、水產、中藥材、竹木等十大特色產業鏈。到2020年,重點將油料、竹木、糧食加工、畜禽、茶葉、蔬菜、棉麻絲七大產業打造成千億產業。
>>關鍵詞2:綠色發展
建立農村污水生態處理機制,加大農村污水處理和改廚改圈力度,積極推進“廁所革命”,加快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
>>關鍵詞3:鄉風文明
加強村史、文化遺產、人文資源集中展示,劃定鄉村建設的歷史文化保護線,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文物古跡、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農業遺跡、灌溉工程遺產,推動優秀農耕文化遺產合理適度利用。
>>關鍵詞4:民生保障
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建立健全整治拖欠農民工工資的長效機制。實施農村殘疾人“陽光增收計劃”,著力改善就業創業環境,推動實現村村有致富產業、人人有就業崗位、家家有致富能手。
>>關鍵詞5:精準脫貧
在40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連片特困地區縣建設芙蓉學校。在深度貧困縣開展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救助試點。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結合,逐步消除精神貧困,促進形成自立自強、爭先脫貧的精神風貌;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加強貧困群眾農業生產、務工經商等基本技能培訓,幫助貧困戶量身定制脫貧措施,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紅網綜合)
【要聞速覽】
★5月1日起湖南申辦護照“只跑一次”
26日,湖南省公安廳召開新聞發布會,決定自2018年5月1日起,按照國家移民管理局的統一部署,在湖南全省全面實行申辦護照等出入境證件“只跑一次”工作制度,并向全社會公布湖南省實行申辦護照等出入境證件“只跑一次”事項清單和全省各級公安機關人口與出入境管理部門業務咨詢電話和24小時投訴監督電話,確保申請人只需到出入境接待窗口一次即可完成全部申辦手續,并接受新聞媒體和人民群眾的有效監督。(紅網)
◆湖南公積金年度報告出爐,2017年,在住房公積金提取方面,湖南省107.99萬名繳存職工提取住房公積金314.49億元,住房消費提取占74.12%。(紅網)
◆長沙火車站25日發布,預計28日至5月1日鐵路運輸期間,全站發送旅客35.6萬人次,同比增長6.82%。屆時車站將增開臨客列車20.5對。(紅網)
◆今年3月份,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北京至沈陽高鐵遼寧段全面啟動“高速鐵路智能關鍵技術綜合試驗”,這是我國首次開展“智能高鐵”試驗。(新華網)
【味道湖南 舌尖扶貧】
編者按:紅網手機報特別推出“味道湖南 舌尖扶貧”系列專欄,用味道訴說湖南故事,讓美食扶起一方產業。通過推介湖南各地的特色農產品及其背后的脫貧經驗,提升產品的知名度,拓寬銷路,助力更多群眾增收致富。本期推出“硒有慈利”。
★“硒有慈利”,富硒資源化作富民資本
3月30日,“硒有慈利”產業精準扶貧暨杜仲王雄花開媒體采風大型公益活動在慈利縣江埡鎮拉開序幕,當天,250g杜仲王雄花茶拍賣價高達58萬。慈利縣54%的表層土壤達富硒標準,孕育出了百余種富硒農產品。慈利縣創造性地推出了全省首個縣域公用品牌“硒有慈利”,并以丑柑、娃娃魚、大米、紅米、紅心獼猴桃、茶葉等為產業品牌培育的第一梯隊。杜仲是有“活化石”之稱的珍惜中藥材。杜仲雄花茶護肝補腎、降壓降脂,是“硒有慈利”急先鋒。
慈利縣計劃三年新增杜仲面積10萬畝。2018年,整合1.1億元產業扶貧資金,大力建設特色產業基地,全縣3萬多名貧困人口和70多個貧困村將實現脫貧致富。慈利縣還將依托江埡杜仲種植基地,籌劃建立“杜仲健康文化產業園”。未來,慈利縣將以“硒有慈利”品牌為主導,整合相關旅游文化資源,著力打造“富硒農產品+特色美食+魅力景點+濃郁風情”產業鏈,創建富硒農業產業園區30個,面積達300萬畝,實現產值150億元。(紅網綜合)
【輿情觀察】
★湖南“特色河長制”守護三湘四水
2017年,湖南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省市縣鄉村五級共落實河長35696名,實現全省河湖管理保護責任全覆蓋。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各級河長累計巡河達30.24萬人次,各級各地區共召開河長會議620余次,開展督查達670多次。第1號總河長令簽署25天后,湖南再發第2道總河長令,經過4個月的努力,全省3193艘“僵尸船”已全部清理整治到位,各級河長用行動向總河長宣告守護河湖的決心。
>>湖南率先推出省級監督電話“96322”
“96322”是湖南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推出的省級監督電話。自2018年3月22日開通以來,湖南省河長辦接到了許多熱心群眾打來的監督電話。在全面推行河長制過程中,湖南積極打造了五大工作特色,2017年湖南河長制工作就多次得到國家部委表揚。湖南還制定了洞庭湖實施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2017年流域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96.9%,Ⅱ、Ⅲ類水質占評價河長的比例達到98%以上,省級重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合格率達99%,流域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顯著提高。
>>“互聯網+”促河長治
在河長制工作全面推進的過程中,湖南省河長辦還充分運用好“互聯網+”推出了“隨手拍”,給公眾更多參與的機會。3月份,湖南省河長制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推出,該系統集河長巡河、任務落實、統計考核等功能于一體,可利用手機APP顯示斷面數據、水功能區等內容,河湖信息實時全掌握。湖南各級河長均使用手機APP進行巡河,今年7月起將全面實行巡河APP打卡制。使用巡河APP,可清楚記錄巡河時間、軌跡、發現問題情況等。
>>民間河長助力打call
隨著人們環保觀念的增強,有意愿關愛水環境、參與水治理的群眾越來越多,湖南省河長辦廣泛招募動員民間河長,共同為河長制工作的推進加油打call。今年3月,省河長辦啟動“關愛山川河流,節水護水在行動”水利青年呵護河湖志愿服務專項行動,現場150余名水利青年志愿者在長沙風帆廣場向群眾分發宣傳手冊、推介節水小妙招。2017年,省河長辦啟動的“共飲湘江水 保護母親河--‘民間河長’招募”大型公益活動吸引了3000余名志愿者報名。全社會廣泛參與、共同護水治水的架構基本形成。(紅網)
【微關注】
★這些招聘“有歧視”,但中國網友卻點贊
近日,美國紐約的學校公告欄上出現了一則高薪招聘啟事:某紀念品店招聘會講普通話會用支付寶的中國員工,時薪18美金(約114RMB)。中國留學生小田發現了這則啟事并算了筆賬:每天工作8小時,能獲得900多RMB的報酬,一個月薪酬就接近30000RMB。美國有282萬收銀員,他們平均實際時薪只有8.75美元,相比之下這則招聘啟事實屬“高薪”……難怪這樣的新聞會刷屏朋友圈,甚至連小田自己也說,看來會中文會支付寶已經成為多金必備的職業素養了。(中新網)
>>網友熱評:
@特洛也:感謝馬云的支付寶。
@韓小榮:我覺得我可以考慮轉行了。
@依舊瀟灑:除了英語不咋地,其他條件我都符合。
【幽默笑話】
★昨天吃晚飯,老婆吃完還想添飯,可又怕增肥,在糾結中。我一句話讓她果斷打開飯煲添飯:都已經是大象了,還在乎是瘦大象還是胖大象嗎?
【溫馨提示】
《江華手機報》由中共江華瑤族自治縣委宣傳部和紅網共同主辦。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多提寶貴意見并提供新聞線索。聯系電話:0746-2330110;投稿郵箱:jhxww123@163.com;客服熱線:0731-82204998。為保證您的手機能及時接收江華手機報,請及時清空內存。(未標注來源的新聞均來自紅網)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