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有道州之道,吾有江華之江。
江華地處南嶺北麓,瀟水源頭,山高林茂,江河溪澗縱橫交錯,干流長度在2公里以上或流域面積3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91條,全長近3000公里,這些大小不一,長度不等的河流,江華人習慣稱之為“江”。
境內(nèi),以江或河(水)命名的河流或鄉(xiāng)鎮(zhèn)就有沱江、務江、貝江、湘江、花江、濠江、麻江、牯子江、涔天河、兩岔河、東河、西河、馮河、靖邊河、白沙河、水口、河路口等。
沱江又稱沱水,由東河、西河匯合形成,屬長江的三級支流。東河即馮河,因在萌渚嶺以東而名。是瀟水主要源頭,長江三級支流。發(fā)源于藍山縣紫良鄉(xiāng),從碼市鎮(zhèn)暗山入境,屏口源于大龍山,由中河、大橋河、宜村河、大錫河、鄔龍河等匯集于碼市,由東向西,先后納入洪江、輦江、上務江、凌江、濠江、麻江、貝江、花江、務江等9江共21條支流,流經(jīng)貝江鄉(xiāng)、水口鎮(zhèn)、花江鄉(xiāng)、東田鎮(zhèn)、沱江鎮(zhèn)。西河即萌渚水,是瀟水的三級支流。發(fā)源于河路口姑婆山,于春頭源匯流成河,自南向北納集流車源、旦久源、楊梅源、馬河、洪河等5條支流,流經(jīng)河路口鎮(zhèn)。濤圩鎮(zhèn)、大石橋鄉(xiāng)、白芒營鎮(zhèn)、大路鋪鎮(zhèn)、橋市鄉(xiāng)、沱江鎮(zhèn)。東河與西河在沱江鎮(zhèn)魚塘坡匯合后融瀟水注入湘江。
沱江——一條“沒有航標的河流”,她演繹了無數(shù)凄美的愛情故事。上世紀 80年代初,著名作家葉蔚林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后來改編成電影)寫的就是沱江。盤老五、吳愛花、石牯、改秀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
沱江——江華縣城所在地,她經(jīng)歷了漫長的滄桑歲月,見證著瑤族的歷史變遷與現(xiàn)代文明。漫江碧透,漁歌唱晚,悠長的號子在江中蕩漾。
位于橋頭鋪的牯子江,是一條紅色的江,江面波光粼粼,清澈見底,兩岸楊柳依依,綠樹成蔭。紅三十四師師長在這里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蕩氣回腸的英雄凱歌。1934年12月,陳樹湘和師參謀長王光道率領主力400人,經(jīng)湖南道縣進入江華銅山嶺,沿北麓,經(jīng)下蔣、橋頭鋪到達牯子江。正在渡瀟水時,遭到埋伏在兩岸“鏟共義勇隊”的襲擊,陳樹湘腹部中彈,鮮血映紅了江面,他躺在擔架上仍繼續(xù)指揮戰(zhàn)斗。部隊到達道縣泗馬橋時,遇到國民黨地方保安團的截擊。危急時刻,陳樹湘和兩名警衛(wèi)員留下掩護。經(jīng)過激戰(zhàn),陳樹湘不幸被俘。敵人將他押往長沙。途中,陳樹湘從傷口處掏出腸子,用力絞斷,壯烈犧牲,年僅29歲,成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高峽出平湖”。位于湘江一級支流瀟水河上游的“天河瑤池”涔天河(水庫),具有灌溉、防洪、補水、發(fā)電、航運、旅游等多種功能,即將形成70多公里長、面積100多平方公里的廣闊水域和數(shù)百座島嶼,將成為湘粵桂交界之地的生態(tài)休閑旅游核心景區(qū),形成新的經(jīng)濟增長極。
江華之江,雖然沒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雄渾壯景,也沒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回”的磅礴氣勢,但有“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的清麗可人。
江華之江,呈樹枝狀或羽毛狀分布于全縣,如翡翠似碧玉,與大森林融為一體,鋪就了一幅山水生態(tài)一體,人文自然相融的絢麗畫卷?! ?
江華之江,瀟水之源,潤澤瑤民,千古流芳!
來源:江華新聞網(wǎng)
作者:李榮喜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