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待我榮華富貴,許你十里桃花。2017年3月,看了一部熱播劇《三生》,果然是十里桃花柔情多。那里有一片如詩如畫的十里桃林,其花灼灼,其葉蓁蓁,在陽光的映襯下,宛如九天之上長明不滅的璀璨煙霞。青丘白淺睡在碧瑤池邊的繁花間,瞇著桃花眼,喝著桃花醉,做著桃花夢,大家都心有所動,都想去尋找那個東海之濱的十里桃花。后來聽說與藍山毗鄰的江華有個桃花節,便決定去神州瑤都“打馬看桃花”。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周末,早晨八點大家如約而至,準時出發。上高速前,奉老師讓大家把導航目標設為“江華火車站”。奉老師是我們請來的導游,老家是江華,為人謙和,說話幽默。他說瑤族是蚩尤的后裔,他曾仔細研究過。他還告訴我們,江華與藍山一樣,也是一個古縣,西漢置縣,原名馮乘,到了唐朝才改稱江華。人口50多萬,面積差不多是藍山的兩倍。瑤族人口34萬,是湖南省唯一的瑤族自治縣。言語之間,很有一種自豪感。
車隊在高速路上飛馳,大家都期盼著能早一點看到名聞遐邇的豸山。我以前沒去過江華,比其他人更神往。
記得早年間曾看過一部電影,影名好像是《沒有航標的河流》,是在江華拍的。其中有一個鏡頭讓人久久難忘:在雙河街清凌凌的江面上,一個身著紅衣、面如桃花的女子,手提小竹籃跳上木排洗衣。看見放排的小伙子也在洗衣,便大膽地將他推倒,接過他手中的衣服幫他搓洗。一個多么溫柔質樸的雙河妹啊!江邊的望江亭里,一個歌女正在婉轉地唱著:“瀟水灣灣瀟水長,一夜春雨綠汪汪。阿妹心似春江水,無風也起桃花浪。”
后來讀過一些有關江華的散文和小說,如《山里那些嫂子》、《歸隱者》等,還看過特別節目《直播香草源》,對瑤家十八釀、酒香谷、圍籬寨的歌聲和木桶澡,對這片一縷香魂化作香草的神奇土地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抱拙守樸的瑤胞心馳不已。
一個小時后,我們便下了高速,來到江華火車站。廣場中央,一個巨大的長鼓橫在半空,巍然聳立。奉老師說:這面長鼓有15米長,純銅精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瑤族長鼓。
瑤族長期生活在寂寞的山林,喜歡熱鬧快樂。迎來送往、婚喪喜慶、鄉黨聚首、宗教祭祀,都要跳長鼓舞,唱蝴蝶歌。“山上茶花朵朵開,一對蝴蝶飛過來。雌的蝴蝶前面走,雄的在后不分開。”蝴蝶歌輕柔婉轉,悅耳動聽。長鼓舞可以兩人對打,也可以四人對打或群舞。長鼓多用桐木制作,羊皮蒙鼓,長一米二左右,中間小,兩頭大,其中一頭又略大三分之一。“冬冬比,冬冬比,冬比冬比冬冬比”鼓聲洪亮,動作飄逸,氣氛熱烈,為大家喜聞樂見。
手持長鼓,手心向上為陽手,手背向上為陰手,鼓花里有一個標志性的動作叫打蓮花,長鼓在手里飛舞轉動,就像出水的蓮花,橫著轉叫平蓮花,豎著轉叫豎蓮花,斜著轉叫斜蓮花,高舉過頭叫蓮花蓋頂。“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代表著瑤族同胞對四海八方來賓最熱烈的歡迎和最美好的祝福。
長鼓廣場周邊有華燈,有嘉木,有長廊,令人流連忘返,大家齊聚在長鼓下方合影留念。奉老師同時宣布:下一站是野豬橋看桃花。
在去橋市鄉的岔道口,看到了“江華首屆桃花節”的巨幅廣告,大家都激動不已。兩位身著斑裳、風姿綽約的瑤家小妹,立于繁花之間,笑靨迷人,正應了“人面桃花相映紅”那句古詩。
汽車在鄉村路上飛馳。車窗外,樹木蔥蘢,溪流回環,三月的江華像錦繡一般的絢麗。山上,閃著銀光的風輪在和煦的春風中轉動;山下,一畦畦金黃的油菜點染著古樹下的山村,一群游客手提相機穿行于菜花叢中,真是四面青山列翠屏,草色花香盡是春。大家覺得,這里的山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新,生活更美好。路的兩旁,一樹樹野生的桃花正迎風綻放,真想停下車來前去圍觀。沒有一片細葉,每一朵桃花都像繆清公主一樣光彩照人,清新脫俗,心里覺得格外溫暖。
到了橋市鄉野豬橋,路上游人如織,有自駕游的,有騎摩托車的,有步行的,大有“紫陌紅塵拂面來”的氣勢。幾個山頭,漫山遍野全是桃樹,多數沒有被春風喚醒,只是山腳有點點花意,竹外桃花三兩枝。一位正在山間勞作的果農蒼顏一笑,告訴我們:因為受寒潮的影響,今年的花期可能延遲了。桃樹低矮幼小,看上去才種上一兩年。我們停下車來走上山腰,接待我們的是一位種植桃樹的“四川哥哥”。他告訴我們:這些桃樹都是水蜜桃,是用細小如珠的毛桃母本嫁接而成的,花期較晚,8月份才能開園摘桃。2015年開始種植,有1000多畝,還沒有到盛產期。單產很高,品質很好,酸甜度恰到好處,要七八塊錢一斤,到時歡迎大家前來品嘗。一位喜歡園林種植的朋友想把它移植到藍山,“四川哥哥”熱情地剪下了三五個枝條相送。
于是,大家都期盼著這滿山的桃樹快快長大成林,早日綻放出如九天云霞一樣絢麗的花朵。奉老師告訴大家:下一個目標是涔天河水庫,然后去“東方紅”品嘗瑤家美食。
涔天河水庫是湘江上游的龍頭水庫,始建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本次擴容工程巨大,總投資130億元,務江、花江、貝江和水口等鄉鎮都將淹沒,移民兩萬七千多人,是十二五時期湖南水利建設的一號工程。水庫擴容后,正常蓄水位313米,總庫容是原來的15倍,灌溉面積113萬畝,新增耕地26萬畝。我們來到庫區,先登臨高峻的大壩,再深入腹地觀賞即將為水所淹的吊橋、藍橋和湖心亭。因為道路中斷,兩艘渡輪正在煙波浩渺的天河瑤池上為汽車擺渡。據說,水庫蓄水后,將形成70多平方公里的碧綠湖泊和200多個森林島嶼,成為著名的國家濕地公園,是江華旅游的核心景區。
中午,奉老師安排我們在水庫旁邊的東方紅酒家用餐休息。店小二歉意地說:因為人手不足,沒有給大家準備瑤家十八釀,也沒有瓜簞酒,幾個農家菜還是蠻有味道的。瑤家人辦酒席,最看重兩道菜,一是米粉肉,二是豆腐釀。店家為我們準備了豆腐釀,還有地道的瑤家臘肉炒筍片,有瑤山土雞香菇湯,有剛從菜地里采摘的柔嫩的白菜生,還有正宗的江華霉豆腐,讓我們充分感受了瑤家人好客的那份熱情。臨走之際,我們心里對店家充滿了感激之情,對奉老師的安排也點贊不已。奉老師說:第四站——也是今天的終點站是縣城沱江鎮,因為景點很多,我們只看豸山公園、九龍井生態園和盤王殿。
是啊,神州瑤都景點是多,可以說步步是風景,處處有風情。像貝江鄉的天堂瑤寨、大圩鎮的寶鏡古村、白芒營的秦巖深處,更以其獨特的風姿,彰顯了江華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加上大龍山的趙金龍、黃竹寨的王德榜、鷓鴣塘的虞上聰,更讓人覺得數風流人物還看江華。正是:此處地靈生人杰,斯邦天寶蘊物華。
下午兩點多鐘,我們來到江華縣城沱江鎮。這里是東河與西河的交匯之地,在葉蔚林小說中被稱為雙河鎮。又因為河邊風大,在陳茂智小說中被稱為風城。江華有兩個縣城,1955年成立瑤族自治縣時,縣治設在水口鎮,1985年因為涔天河水庫需要擴容,縣城又重新搬回沱江鎮。我們站在沱江大橋上看豸山凌云,奉老師說:豸山下邊有青石板鋪路的老街,有以前的縣衙。前面有一座古橋,叫西佛拱秀,乃江華八景之一。
江華縣城規劃得很好,有大都市的風韻。一是綠化搞得好,是典型的園林城市;二是衛生搞得好,且物阜民豐,是全國文明城市。市鎮建設注重彰顯長鼓文化,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穿越市區,我們來到蓮花村九龍井原始生態園。這里有原始檵木林群落,歷時兩千多年依然枝繁葉茂,是南方原始檵木林的絕版,令人嘆為觀止。園林中有一棵古樟,樹干需五人方能合抱,樹下涌出九股清泉,故名“九龍井”。當下正是檵木開花之季,滿園落葉的清香與檵木花的芳香繚繞在一起,散發出原始林群里特有的生命氣息,讓我們感受到原生態的別致和精美。
最后,我們還觀賞了江華瑤都規劃園、盤王殿和瑤族圖騰園,再一次感受了絢麗多姿的瑤文化。下午五點多鐘方才依依不舍地離開。
回家路上,大家心里頗有感觸,都覺得江華的政府領導是實實在在為江華人民謀發展的,工作抓在了點子上,只要擼起袖子加油干,不出三五年,一個錦繡的瑤都將崛起于世人眼前。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吳令升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