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華新聞網訊(通訊員 黃志東 程禮明)1月28日至2月5日,農歷正初一至初九,江華瑤族自治縣大路鋪鎮寶昌九年制學校內人潮涌動,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寶昌洞為期9天的“歡樂鬧新春”文體民俗文化活動在這里拉開帷幕,吸引了四鄰八鄉的數千鄉親,前來賞民歌、品戲曲、觀民俗,歡天喜地度新春。
寶昌洞地處大路鎮南端,離政府所在地約8公里。寶昌洞有5個行政村、18個自然村、人口4800余人。寶昌洞是梧州瑤(瑤族的一支)的聚集地,也是典型的瑤漢文化交融地區,這里四周群山環繞,人文自然資源獨特,歷來就有對瑤歌、耍龍舞獅、“哭嫁歌”等民俗。還有瑤家手工藝品的瑰寶——織錦“八寶被名揚四海。
“為弘揚和傳承瑤文化,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文化氛圍,讓大家度過一個快樂的新春,我們舉辦了這次活動。”此次活動的理事會會長、計生協會會員甘科任激動說,“這次活動舉行了籃球邀請賽、瑤歌(嘞嘞嘿)對唱、拔河比賽、春晚、書法比賽、龍獅表演活動,同時還邀請了永州祁劇團前來助興。”
“加油!加油!”大年初一,拔河比賽現場熱火朝天。來自下王、上門等村的34支男女代表隊進行了角逐。通過淘汰賽和循環賽廟閣村男、女代表隊均獲得拔河比賽第一名。
初一晚7時,牛角灣村村民帶的舞蹈《走進新時代》拉開了2017寶昌洞和諧之春聯歡晚會的序幕,黎家寨村民帶來的爵士舞蹈《瀟灑小姐》、下王村12歲的韋黎華帶來的身笛子獨奏《軍港之夜》將活動推向高潮。《感恩的心》、《大瑤山放歌》等19個由村民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既讓村民過了一把“明星”隱,又讓大家度過了一個開心、幸福的夜晚。
在瑤歌“嘞嘞嘿”對歌現場,來自大石橋鄉蕉源、白芒營鎮黃泥江、橋市鄉上木園以及寶昌洞的本地的18組、500多名民間歌手,身著節日的盛裝聚集在這里,用原生態瑤歌形式,歌頌偉大的黨,贊美新農村,歌唱幸福新生活。
“這次瑤歌對唱隊伍里年輕人越多的,我們發給更多獎勵,目的是鼓勵年輕人參與,以便將瑤歌更好地傳承下去。”甘科任說。
“我們30多年前在家當作女時就愛唱歌,那時主要唱情歌,小河邊、樹林下,甚至趕集的路上,姑娘、后生崽三五成群會在一起就唱。”說起年輕時唱歌的情景來自下王村的民間歌手50歲的蔣三妹滔滔不絕,“現在年紀大了主要唱生活方面的山歌,現在黨的政策好,生活好了,主要讓覺得自己開心就好。
“以前文化活動少,農閑時沒有什么文娛活動,生活很單調。現在,文化活動多了,日子過得充實多了。”正在看祁劇《鳳凰山》當地村民87歲老戲迷向兆光高興地說,“初七至初九,三天的祁劇戲曲文藝專場演出,我每天都準時趕來觀看。”
“舞龍耍獅既可傳承民俗傳統文化,還可以強身健體,娛樂身心。”參加了龍獅表演活動的下王村龍隊隊長甘南興奮地說,“初二晚,這次活動有18只龍隊和2只獅隊參加表演,氣氛十分熱烈。”
“書法比賽別具一格,大家以筆會友,砌磋技藝,又弘揚了書法文化。”獲得書法比賽成年組毛筆字一等獎的城頭村26歲的全樂成十分高興。據悉,這次書法比賽分成人組毛筆、硬筆和少年組毛筆、硬筆進行比拼,吸引了50多名農民書法愛好者的積極參加。
“這次活動除得到昌盛農業開發公司的支持外,也得到了村民的積極響應,村民共捐款7.7萬余元。”說起大家對文化活動的支持和期盼,廟閣村村主任46歲的羅衍志一臉興奮,“以前文化活動少,打牌盛行。現在通過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大家聚在一起,鄰里和諧、村風文明了。”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黃志東 程禮明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