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老的石拱橋橫臥在清澈的小溪之上,一朵朵紅白相間的芙蓉花綻放枝頭,一幢幢漂亮的小樓掩映在青山綠水間。10月13 日,記者來到江華瑤族自治縣橋市鄉深塘尾村,看到了這般如詩如畫的風景。
近年來,江華注重挖掘地方文化資源與民族特色,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理念,將突出保護與發展相結合,實施一村一品、一村一業,讓村更美、民更富,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全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探索形成了民族地區建設美麗鄉村的“江華實踐”。如今的江華,處處呈現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景象。
頂層設計,打造美麗鄉村
“要把美麗鄉村建設同生態立縣、綠色江華發展思路統一起來,提升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在專題會議上,江華縣從戰略高度,搶占美麗鄉村建設先機,高起點安排部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按照江華的三大區域規劃布局即“生態文化旅游發展區、綠色農業發展區、城鎮工貿發展區”的劃分原則,江華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意見》,由縣財政安排55萬元專項資金,聘請華誠(長沙)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完成了河路口、濤圩、大石橋、白芒營、大路鋪等5個鄉鎮207國道沿線集鎮段“風貌工程”設計。在規劃編制中,大圩、河路口、大石橋、沱江等鄉鎮分別聘請中南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廣西師大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永州市規劃設計院、湖南中規設計院等單位完成了寶境、倒水灣、大干頭、鷓鴣塘、蓮花地等示范村規劃編制,促進了美麗鄉村建設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各示范村做到高標準、高起點,立足村莊特色,塑造鄉村魅力,不搞大拆大建,同時,注重規劃編制與農民群眾“見面”,確保規劃接地氣,能實施。
完善設施,夯實發展基礎
基礎設施的完善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支撐點。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江華大力實施水利、交通、農業等基礎設施建設,有力地推進了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據悉,改縣今年投入資金1.2億元,實施了清江水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小農水重點縣、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五小水利”、小水電代燃料及農村電氣化、“中央統籌資金”、2014年秋冬修水利和界牌鄉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253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從2006年以來興建農村供水項目272個,總投資9320余萬元,供水范圍包括全縣23個鄉鎮場384個行政村45萬人,覆蓋全縣89.7%的農村人口,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據統計,該縣新建農村公路500公里,實現村組通公路率96%,改造農村電網124.3公里,實現村組通電率100%。極大改善了農村群眾的出行和用電,方便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
產業支撐,力促經濟發展
“沒有產業支撐,美麗鄉村建設將是空中樓閣,曇花一現。為做大做強農產品品牌,將瑤族特色產品推廣出去,我們以產業支撐為內生動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富足農民口袋。”江華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一位負責人說到。
江華生態好、水質好、空氣好,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該縣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著力生產綠色安全、附加值高的有機農產品。常年土地流轉面積14萬畝以上,全縣已建成50萬畝優質稻、20萬畝優質玉米、10萬畝優質蔬菜、8萬畝優質水果、6萬畝優質烤煙、3萬畝優質茶葉、7000萬袋優質食用菌等一批綠色農業基地。
此外,該縣還建立了“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模式,例如“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大瑯下村種有3000畝的“瑤山雪梨”,尖山村種植了10000畝的玫瑰香柑,富竹村種植了10000畝的黃姜,猴山村種植1500畝的臍橙和南豐蜜桔,野豬橋村種植了近1500畝水蜜桃,鷓鴣壩、南北沖、大漁塘村連片種植優質白茶5000畝,大漁塘村還建立占地50畝制香產業園1個,發展制香企業8家……一個村莊發展一種產業,拓寬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渠道。
立足生態,改善人居環境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該縣始終堅持生態立縣發展思路,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級生態縣”為抓手,以創建“秀美村莊”為平臺,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全縣完成造林6.9萬畝,實現封山育林8萬畝,完成低效林改造1.2萬畝,“三邊”造林4100畝,森林覆蓋率達76.7%,空氣質量優良率、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全縣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景更美,人民更幸福的目標逐步實現。
在“治臟治亂”行動中,該縣財政按每年每個行政村1萬元的標準,以獎代補用于環境衛生整潔和生態村建設,每個村都聘請了保潔員;組織發動群眾對積存垃圾、堆物廢料進行大清掃、大清運;加大投入實施了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大力推進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工程,以“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和公共活動場為重點,大力開展樹造林,保護古樹園林古村落等活動,李啟漢和江華故居、寶鏡、水東、井頭灣古村落等得到有效保護,一個個村莊隱映在綠林碧水中。
目前,該縣22個鄉鎮全部創建成省級生態鄉鎮并有14個被國家環保部命名為“國家級生態鄉鎮”,同時創建省級生態村71個,市級生態村369個。如今,江華的農村處處風景如畫,讓人留戀忘返。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齊雅敏 汪繼文 謝穎琪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