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歷十月十六日,是瑤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它是瑤族人民紀念祖先的盛大傳統節慶。
相傳遠古時期,盤王子孫在遷徙渡海時,遇到狂風暴雨,船隊無法靠岸,時刻有覆沒的危險。為了生存,人們就在船中許下了“盤王大愿”:“請盤王保佑兒孫能平安過海,靠岸后定感謝盤王”。剛許完大愿,風就停了下來,浪也平息了,船順利地靠了岸,人們得救了。這一天是農歷十月十六日,又正好是盤王的生辰。先上岸的人們,就挖臼打粑粑;后上岸的就扯船蓬葉子包粑粑,唱歌跳舞,酬謝盤王,慶賀新生。以后,每逢這一天,瑤族都舉行“調盤王”活動,俗稱瑤人還“盤王愿”。儀式由瑤族的“篩翁”主持,并請“歌師”二人,未婚男女若干,于會堂唱歌跳舞,唱三十六段“邊洪檔宗”(盤王大歌),歷時七天七夜。調盤王活動期間,家家打粑粑、釀酒,齊集盤王廟,歌舞祭祀,迎賓會友,相互祝賀,勝似過年。
1984年,經瑤族研究學會研究決定,將每年農歷十月十六日,正式定為全體瑤族的共同節日,當年還邀請了各地瑤族代表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共慶第一個盤王節。“盤王節”表現了瑤族人民對祖先的懷念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如今它成了祭祀祖先、歡慶豐收,拓展旅游的文化娛樂活動。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江華新聞網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