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二月初一,是瑤族的趕鳥節(jié)。相傳,在很久以前,位于南嶺北麓的湖南江華千里瑤山,云霧繚繞,很適宜鳥類繁衍生息。一到春暖花開時,以五谷為食的山雀、野雞、斑鳩等鳥類就把瑤民耕種在地里的陽春種籽給全部啄食干凈,導(dǎo)致山里人種不出莊稼,瑤民紛紛逃荒。沒想到此事很快驚動了皇帝。朝廷派出弓箭手對鳥雀進(jìn)行射殺,沒想到瑤山的鳥反而越射越多。一只山鷹用嘴含著箭簇,徑自展翅向京城金鑾殿飛去。皇帝見狀,嚇得魂飛魄散,忙下令收兵回朝,并傳下圣旨,誰能把萌渚嶺下的千里瑤山鳥害治住,瑤山就歸誰,永不納稅。
說來也奇怪,盤云寨有個盤英姑,人不僅長得漂亮,而且天生一副好嗓子,只要她開口唱歌,甜美清脆的嗓音能讓天上飛著的鳥兒成群結(jié)隊的圍著她轉(zhuǎn)。瑤山人想到:要趕鳥,必須向盤英姑那樣,用甜美的歌聲讓鳥雀陶醉其中。于是,盤云寨的男男女女都來到盤英姑的吊腳樓,向她學(xué)習(xí)唱歌,并商量把歌聲帶到瑤山的九沖十八寨五十一源去。最后大家約定:每年正月的最后一天,在下陽春種之前,由盤英姑領(lǐng)著瑤家姑娘后生們到大山深處去唱歌。鳥兒聽了盤英姑等人的歌聲如醉如癡,竟半月不醒。等到鳥雀醒來時,人們播下的陽春種籽己破土成苗,這年的糧食獲得了豐收。
有位黑心的山主見狀,想獨(dú)自霸占瑤山,他提著裝有畫眉的鳥籠上京城向皇帝邀功請賞,說鳥雀是用他畫眉嗓音給趕走的。瑤山人不服,打著長鼓到京城告狀。第二年春天來了,皇帝派人喊山主趕鳥,誰知山主急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因為眾多密麻的鳥雀根本不聽他的畫眉使喚,將瑤人播下的陽春種籽吃得精光。皇帝大發(fā)雷霆,將冒功的山主給殺了,把瑤山重新判給了瑤人。
從此,每年二月初一,被定為瑤族趕鳥節(jié),繼而成了瑤家兒女邀伴對歌的歡樂節(jié)日。一年一度的趕鳥節(jié),成了瑤山青年男女通過對歌,展示歌喉和才華,尋找意中人的節(jié)日。家中的老人到了這天就用糯米做成粑粑,粘在用竹篾做成的鳥兒身上,插在田間地頭和菜園籬笆上,說是用粑粑粘住了鳥嘴,鳥兒再也不能出來危害陽春農(nóng)作物了。瑤族趕鳥節(jié)體現(xiàn)了江華瑤族人與野生鳥雀的和諧相處及人與自然生態(tài)平衡的絕妙維護(hù)。
來源:江華新聞網(wǎng)
作者:鄭萬生
編輯:redcloud
江華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