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別故土、記憶水口、留住鄉愁”為主題的春節民俗文藝巡游耍龍、舞獅、飄彩燈等系列活動在江華縣老城水口鎮十里老街布陣巡演。唐建國、黃桂松 攝
江華新聞網訊(通訊員 唐建國)春風和煦,萬家歡悅。2015年2月19日,農歷新年初一,由水口街居委會、水口商會、貝江村、大車洞村等移民鄉鎮聯合舉辦的以“告別故土、記憶水口、留住鄉愁”為主題的春節民俗文藝巡游耍龍、舞獅、飄彩燈等系列活動在江華縣老城水口鎮十里老街布陣,三陽開泰,恭賀新春,舞出移民新天地。
22支龍獅彩隊布陣水口十里老街,一路耍來一路舞,一路唱來一路跳,吸引了涔天河庫區十里八鄉的上萬瑤胞參與互動。著實為一場熱鬧歡快的移民自編自演的“移動春晚”,為庫區這里的人們送去節日的歡樂,更好地告別故土、記憶水口、留住鄉愁。
“黨和政府將帶領我們改變靠天吃飯的舊歷史,樹立了全力支持擴建涔天河、勤勞致富的新觀念……”十里街道上隨處傳唱著歌“頌黨和國家加高擴建涔天河,帶領移民百姓致富奔小康”的聲音。
早上7點,擔任這次“春晚”總指揮的水口鎮移人大主席、民干部黃桂松,帶著龍獅彩燈隊們早早來到十里水口老街布陣,隊員中最小的只有7歲,最大的也才81歲。
“這些娃都是移民新村鄉親們家里借來的。” 黃桂松指著街上的小演員做著介紹。循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小演員們置身的街道舞臺其實只是這十里水口老街,中央讓出了一條道而已。 “移民春晚”就是在這樣簡易的街道舞臺上演了……
“看,我孫子在龍頭耍龍珠呢。那一招一式活像當年我們水口老街舞龍隊的布陣架勢!不錯,不錯!把我們這些老把式的當年風格都完全記住了。老漢娃娃們都高興。將來我們移民搬遷了,晚會也要多多搞,一定要記憶水口,留住鄉愁!”水口老街居委會、原水口舞龍隊老隊長,今年76的劉鵬老人一邊跟動情說著,一邊為自己的孫兒用力喝彩。
“這臺“移動春晚”是由水口鎮政府牽頭組織的由水口舞龍隊、貝江村長鼓隊、黃沙村龍隊、大車洞村長鼓隊、水口腰鼓隊等500人組成的舞龍傳統隊,將巡街表演”據現場觀看的駐水口居委會的移民干部李先軍介紹,“沿著水口街居委會——河邊街——水口鎮政府——新華街——解放路——水源居委會——縣一醫院——水口街三叉路口(20分鐘節目表演)——水口賓館(只龍隊進)——源天賓館(只龍隊進)——水口大市場(20分鐘節目表演)——水口老車站——調頭回水口街居委會等十里巡游路線布陣舞耍。”這將生動傳達出涔天河庫區近3萬移民群眾將有力踐行國家行動,邁向“搬得出、穩定住、逐步能致富”新天地新生活的決心和勇氣。
連日來,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100多個單位的近千名干部放棄春節長假休息時間,一直駐守涔天河水庫庫區各個移民村,想移民之所想,為了豐富和滿足庫區移民在老家最后一個年頭的春節生活需要,在進村入戶開展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的同時,與庫區移民群眾合力舉辦了別開生面的龍舞巡游“移民春晚”。
據悉,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為“十二五”湖南省水利“一號工程”。工程建成后,正常蓄水位313米,大壩高113米,總庫容15.1億立方米,裝機容量20萬千瓦,年發電量4.54億度,設計灌溉面積113萬畝,新增耕地25.8萬畝,將有效促進湘南地區灌溉及土地開發、瀟水流域防洪、湘江補水、長株潭城市群供水等,綜合效益明顯。
自2012年8月該工程開工以來,相關設施建設迅速,水庫淹沒區的9個鄉鎮、53個村、206個組近3萬移民,尤其是今年3月底汛期來臨前,涔天河庫區花江、務江、水口、貝江等鄉鎮264.17米回水下的6984名移民急需實行應急安全轉移度汛,迫在眉睫。為做好移民搬遷安置,江華縣委縣政府以“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為安置目標,制定了縣級領導包鄉鎮、部門包村組、干部包移民戶的“十包”工作機制,并自帶車子、被子、票子(伙食費)進駐村組,抓住外出務工人員回家過年的有利時機開展工作。同時組建了34支1000余人的應急搶險救援隊伍啟動防汛演練工作,與移民群眾全力以赴做好應急搬遷安置工作。移民安置點房建中:縣城四聯安置點第一期已有34棟開工建設,有18棟已建至一層,有10棟已建至二層。水口安置點、東田安置點房建隊伍已完成項目部搭建及臨建設施建設,正著手開展場地填方區強夯工作。小圩安置點共有60棟安置房委托政府代建,房建隊伍已完成場地填方區強夯及施工準備工作。碼市安置點共有40棟安置房委托政府代建。花江安置點房建施工圖完成設計并通過縣規管委會審查,設計單位已按照審核意見完成修改。目前,全縣移民搬遷安置協議簽訂完成6542戶,占任務數的95%。臨時過渡搬遷安置協議完成1144戶,占任務數1264戶的91%,搬遷安置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績。
“庫區移民不等閑,搬遷安置齊發展。只要齊心多努力,庫區小康夢定圓。咱今后的日子會搬越紅火!” 回蕩水口老街 “移動春晚”的陣陣歡聲笑語,表達出涔天河萬千移民干群的羊年心聲……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唐建國
編輯:redcloud
江華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