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配合湖南省十二五水利“一號工程”——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建設,庫區264.17米回水線下的住戶要在今年3月底前全部搬遷。江華瑤族自治縣共1454戶 6984人成為首批應急搬遷移民。這意味著,這是他們在故鄉過的最后一個大年——

圖為李珍清在山上采草藥.歐顯庭攝
2月16日,2014年農歷臘月二十八。早春回暖,陽光從花江鄉山后的砍柴沖照射下來,薄霧山嵐中的花江如夢境一般美麗。
一大早,花江鄉黃石村瑤醫李珍清就去灣沖采中草藥。山里到處是寶,不一會兒,背簍里就裝滿了野枇杷、野小米等中草藥。這是李清珍搬遷前最后一次上山采藥了。
58歲的李珍清是千里大瑤山有名的瑤醫。2014年4月,他應邀參加了東盟十國傳統醫學高峰論壇,將瑤醫藥文化帶出了國門。“灣沖從山頂到山腳,到處都是藥。舍不得,舍不得啊!過完年就要離開了。”老李呢喃道,“搬到東田鎮的新家,要在房前屋后把老家的藥材種得更好。”
初春的陽光普照下,馮水河波光粼粼。村頭李珍清的老屋旁原來是灣沖組黃昌雄的吊腳樓。臘月二十三,黃昌雄就主動將吊腳樓拆了。一上午,鄉保潔員李玉長在此清理了6推車雜物。他說,這馮河水多綠啊,不能讓這些廢物浸進河里糟蹋河水。黃昌雄的鄰居湯華清正在一旁準備午飯,家里土灶臺上掛滿了瑤家臘雞臘肉,泛著油光。湯家媳婦說,年后就要搬遷,屋里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不過年貨倒是準備得足,要搬遷了,親戚來敘舊的要比往年勤。
情是故鄉濃,最美是瑤鄉。晌午時分,鞭炮聲響起。李珍清老伴龍秀珍一聲吆喝:“瑤家名菜紅薯粉煮白菜來了!”房里飄來陣陣清香:香腸雞爪、瑤家釀豆腐、瑤家臘肉……滿滿一桌菜,移民們端起酒杯,過年了!
正吃著晌午,新慶村主任黃元勝來串門。“快來喝一杯!”幾杯香醇的米酒下肚,黃元勝打開了話閘子。他說,政府以人為本,在縣內四聯、沱江、水口、東田建移民安置點,村里首批184戶應急搬遷戶全部簽了字。今年過年,瓜簞酒要比任何一年都喝得多,鄉里鄉親有聊不完的話啊。
綠色的山,綠色的水,花江有條綠色的移民之路。在花江吊橋邊,花江村李俊德、湯吉佳兩個十來歲的孩子正曬著太陽。他們說,花江有的是樂子:春天滿山的野花爛漫,夏天下馮河洗澡,秋天上山采野果子,冬天山溝捕野獸,好刺激好快活!可惜搬出大山就沒有這樂趣了!
自2005年吊橋落成,花江居民羅石芳在橋邊的便利店經營了近十年。他說,花江山好水好民風淳樸,故土難離啊!可涔天河擴建造福子孫后代,我們理應舍小家為大家,服從搬遷支持水庫擴建。
晌午過后,李珍清盛情領著我們參觀他的老屋。雖說年后就要搬遷,但屋子卻透著濃濃的喜慶。只見房前大紅燈籠高掛,一副對聯醒目耀眼。上聯:移出山區搬遷城鎮立足長遠謀發展;下聯:國家所需民心所向遷居安定從大局。橫批:快樂搬家。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楊丁香 劉倩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