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瑤家十八釀之一水豆腐釀。(黃志東 攝)

移民工作隊與移民共度小年。黃志東 攝

花江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鄧晨嵐(左二)給移民敬酒。黃志東 攝
江華新聞網訊( 通訊員 李光平 黃志東 陳茂智)動聽的瑤歌唱起來,水嫩的豆腐釀起來,喜慶的對聯貼起來,火紅的燈籠掛起來,喜人的鞭炮放起來, 1月12日,江華瑤族自治縣花江鄉花江居民組移民李珍清家里一派喜氣洋洋,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何勇,縣政府副縣長李勇東,鄉黨委書記韋代喜,黨委副書記、鄉長鄧晨嵐,縣財政局等移民工作隊員、遠親近鄰,與李珍清一家歡歡喜喜共慶小年,共同感受著瑤家紅紅火火的年俗節日。
據悉,湖南省“十二五時期”一號水利工程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正常蓄水位313米,將淹沒影響涉及江華縣花江鄉、務江鄉等9鄉(鎮)場的53個村,5個集鎮,移民人口近3萬人。移民村花江村地處瑤山腹地,交通、信息不便,村里離縣城26公里,共有82戶,300多人口。隨著涔天灑擴建工程的順利推進,今年是李珍清等移民在故土過的最后一個春節。
58歲的移民村花江村村支書李珍清告訴筆者,近年來,縣里一方面組織瑤胞進行免費技能培訓,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另一方面,通過科技幫扶、信貸扶持等辦法,幫助移民發展種植、養殖和加工業,讓移民增收致富。縣里每年給每戶瑤胞發放生態公益林補貼資金,給困難戶解決低保問題。現在移民村許多瑤胞有的買了車,跑起了運輸;有的到城區做起了生意;有的辦起了竹木加工廠,村民年收入不斷提高。
“住在山里,出山一趟要花兩個小時,小孩讀書要由大人出山租房陪讀,十分不便。以后搬到移民村,小孩讀書、看病、趕集,生活樣樣就方便了。”說起移民搬出大山后的美好生活,李珍清滔滔不絕,“我是第二次移民了,第一次是1968年,涔天河修建時,那時從村子下面搬到山腰,現在涔天河擴建,我選擇了交通便利的東田移民安置點。”
中午12點30分鐘,12大桌豐盛的豬肉大宴擺上了桌面。有粉腸豬肝湯、蘿卜熬豬蹄、米粉肉、冬至臘肉、水庫活魚、水豆腐釀,客人入鄉隨俗,大口大口吃肉,大碗大碗喝酒。
“今年我打了30斤米糍粑,磨了40斤米豆腐,冬至我們殺了260斤的大豬熏臘肉,今年過小年又殺了一頭200多斤的大豬,過一個歡樂的新年。”李珍清邊敬酒邊說。
“祝你們新的一年萬事如意,以后的生活更美好!” 花江鄉黨委書記韋代喜高興地為李珍清全家敬酒。
“移出山區搬進城鎮一心只求發展,民心所向遷居安定響應政策從大局”、“羊騰盛世鬧春意,人壽年豐記黨恩”……一副副春聯道出了所有移民村瑤胞的心聲。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李光平 黃志東 陳茂智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