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高山大嶺,把神州瑤都分為嶺西嶺東。我的家鄉就坐落在嶺東的勾掛嶺山腳。
這里沒有嶺西瑤都絢麗的霓虹燈,沒有嶺西瑤都的繁華,沒有嶺西瑤都那許多休閑娛樂的公園,更沒有那么多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小轎車。家鄉的人們就這樣寧靜的生活著,頭枕著高山,小河環繞。
村前的小河緩緩地安靜地流過,慢慢悠悠地流向天河瑤池,經“神州瑤都”豸山凌云奔瀟水而去。每天清晨,平靜的水面不時飛來幾只蜻蜓,蜻蜓點水,漾起圈圈漣漪;春風乍起,掩映在小河兩旁柳樹林里的桃李隨風亂顫,搖落了或粉紅或潔白的花朵。花兒飄落水面,甚是憐人。嫩綠的柳條,從丈把高的樹頂瀑布般垂下,幾乎要刺破湖面。柳條迎著風兒,不時拂開粉嫩的花瓣。令人驚喜的是,花瓣散去,游魚細石,一覽無余。魚兒悠閑地搖頭擺尾,不時還調皮地跳出水面,搔首弄姿,親吻花瓣后沉入水底與蝦蟹為伴。最為有趣的要數那躲藏在石塊下面的螃蟹了,揮舞著威武的雙鉗,突的從石縫里橫沖直撞而來,夾住那透明的小蝦米后迅速撤退,一個煙霧彈,消失了。此時小河里必然少不了“嘎嘎”的泅水高手們,它們在河兩旁滿是青青稻苗的稻田里嬉戲夠了跳下這清澈的小河里來一顯身手。小河旁一株高大的柳樹下,三三兩兩的洗衣女,輪著棒槌,輕快地捶打著前一天浸透了汗水衣服。
家鄉的后山是不去的。那里杉木林立,荊棘密布,幾乎無路可進。但在這蔥郁的后山腳下,村子稍后一點的山坡上,一到秋天,那就是我們最中意的樂園。因為此時,山坡上長滿了野菊花。
東一簇,西一簇;有的開在山路邊,有的開在石山下,還有的開在荊棘叢中。在百花凋零的季節,那可愛的花苞,調皮的花骨朵,那盡情綻放的野菊花,總能引來翠鈴般的笑聲。曾聽奶奶說過,野菊花不僅不與百花爭春,而且還能泡茶治病,清風敗火。所以,每到野菊花開放的時候,我們小伙伴們都會跟隨親愛的奶奶上山去采野菊花。我們在山坡上嬉戲了一個下午。夕陽西下,奶奶背著一背簍的收獲,帶著一群頭插野菊的姑娘小子們,吵鬧著,一蹦一跳回家去。
此時的村莊,麥田連著山坡,一片金黃。不時還傳來,嗡嗡的打禾機的聲音。
家鄉的人都很淳樸,也很有闖勁。但不管走到哪里,闖出了多大的事業,他們都會牽掛著家鄉的山山水水。不管是功成名就而歸還是失意而回,你都會看到他們或站在小河邊,或在山坡上駐足。家鄉淳樸的美景,拭凈了他們身上的風塵,澄澈了他們的心境;這往往都會讓他們渾身是勁,背上行囊,再去打拼自己的美好前程。
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
小圩中學,鐘琳;指導老師,劉光華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鐘琳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