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時節,我和文朋詩友一行驅車前往“國家歷史文化名村”——秀水狀元村參觀游覽。
秀水村位于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距縣城約30公里。
村口,牌坊上“國家歷史文化名村——秀水狀元村”的白底紅字十分醒目,另一石碑,上書篆體紅字“狀元故里”。雖然已到中午12點,我們被眼前的秀美景色深深吸引,顧不上旅途的疲勞和轆轆饑腸,迫不及待地參觀、游覽。
秀水村建于唐開元年間,立村建寨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相傳始祖毛衷是唐開元年間進士,為廣西賀州刺史。
我們首先參觀了“狀元樓”。“狀元樓”為雙層機構,斗拱飛檐,雕梁畫棟,古色古香。樓門外一座一層的磚瓦屋門口上方懸掛著“狀元及第”燙金牌匾,左右兩邊分別懸掛“進士” 牌匾。樓內四周環廊,中為天井,栽有綠荷,廳中塑有狀元毛自知像。
秀水人杰地靈,人才輩出。這個歷史上曾經僅有150來人的小村中,設有三處商貿交易區、五座古戲臺、四處祠堂和四所私塾書院,據查證,自唐、宋、元、明、清以來,在縣志記載的l33名富川歷代科舉進士名錄中,僅秀水村曾經出過1位狀元、26個進士、27個舉人,3人在宋代被御封的“神童”。從50年代以來,小村孕育出的大學生已有200余名,其中北大2人、清華3人,故有“狀元村”之稱。
往事如煙,這座千古名樓,乃至縈繞在樓里樓外的人文之氣,卻讓人久久銘記。
狀元樓前有一口狀元井,井水終年清冽,即使一米外兩條小溪漲水,溪水渾濁,井水亦清澈如常。
在狀元樓前,一棵千年榕樹虬虹似的跨過兩三丈寬的河水,猶如龍舞。沿著小河走到村前還有座古戲臺,小村依山傍水,四周樹木蔥蘢,一條小河從村中迂回而過,沿著小河建起來的包圍在河叉中的一條村莊,很有點江南水鄉的味道,
秀水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古建筑群獨具特色,民風淳樸。行走在秀水村,仿佛置身于“村在林中、房在綠中、人在畫中”的優美畫卷,處處展現秀水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氣象。歷經五個朝代1300多年,秀水村雖已物是人非,但仍有大量留存完好的明、清古村民居、宗祠、祖廟、古戲臺,尤其是以狀元為主線的人文景觀,包括上至皇帝,下到知縣賜封、賀贈匾額等文物古跡,素有“宋元明清古民居露天博物館”之稱.。我們遍尋狀元遺跡,在狀元樓、在進士堂、在千年古巷“穿越”回到明朝,在明朝時期修建的秀水村狀元坪遺跡,遙想當年古村落集市的喧囂與繁華。
明清時期遺留下的青磚瓦房青煙繚繞,石板街、卵石巷幽靜明亮,厚重古樸的村莊靜靜地徜徉在秀峰山下,村邊山腳下“仙娘泉”的地下河涌泉常年噴涌不止,四季清澈,河灘上參天的古樹遮天蔽日。
自南北上經山門過古橋走進秀水村,便見秀峰矗立,龍山蜿蜒,氣勢非凡。石鼓河、秀水河、黃沙河三河匯流,水濯沙清。河岸建有一座三層六邊形雙檐飛翅的樓閣,朱紅色的閣柱上張貼著古往今來文化名流撰寫的楹聯。金黃色的琉璃瓦檐,石基飛檐,古色古香。仰觀樓身,斗拱飛檐,四角微微翹起,像大鵬展翅,即將凌空,飛檐翹角。高高的閣檐上雕刻著吞云吐霧的長龍和輕歌曼舞的彩鳳,閣內墻面上還書寫著歷代毛氏進士作的詩詞。亭子里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跳著橡皮筋,男孩、女孩在一起盡情地玩耍,那種兩小無猜,天真無邪的場景,讓你恍惚回到兒時的美好時光。登樓遠眺,盡收秀水美景。
古老的民居鱗次櫛比,幽靜的老街曲曲彎彎。河水清澈見底,河床中隨波搖曳的水草清晰可見。江中青石板上隱隱約約晃動的身影傳來了姑娘們銀鈴般的笑聲;河岸,垂柳依依,宛如純情少女,含情脈脈,秀發飄逸。
坡上花果芳香,田野菜畦泛綠,溪中鵝鴨戲水,堤上牛羊撒歡。來到村頭,浣衣的村姑,耕耘的農夫,學歸的孩童,含飴弄孫的老人,以及屋頂上的炊煙,幽巷中的犬吠,組成了一幅瑤鄉古寨特有的鄉村風情畫,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畫家、攝影愛好者涉足,舞文弄墨,吟詩作畫。
我想,秀水的傍晚會更有一番風情:入夜,月影墜落河心,古村街巷的燈籠映照在水面,星星點點,波光粼粼,如夢如幻,恍若人間天堂。如果與幾個知己好友在此把盞言歡,那該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啊!
瞬間,一種由衷地感動彌漫著我的全身,仿佛置身于遠古時代,浮躁的心緒飛到九霄云外,一切都讓人感覺穿越時空,來到了與世無爭的樂土,感受到秀水那鉛華洗盡的滄桑。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李榮喜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