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炎熱,所以極想找個涼爽的去處。于是在煩躁中想到了“寒亭暖谷”這個景點。
據各種資料記載,公元766年(即唐朝時期),當時的江華縣令宋之問陪同幾位上級領導到縣城(現在的老縣村)附近游玩,不經意間發現了這里的神奇之處。是否真的有如此奇妙的感受,恐怕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但他們在平凡間從容欣賞世間萬物的態度和智慧著實令人佩服。像唐朝著名詩人元結仕途不順,任永州刺史、道州刺史期間,常在公務之余游山玩水,吟詩作賦,一方面消遣時光,一方面抒解胸臆,靜待時機。雖是元結老先生個人的不幸,但卻是永州各縣的幸運。因為正是元結老先生的作賦吟詩,各縣區才多了一大層浪漫的文化色彩,增添了幾多令人神往的景點。當然,這樣做的也并非元結一人,相同時期的柳宗元等也有過相類似的經歷,只不過柳老先生更擅長以散文傳神且文學成就更高罷了,而且他記敘的對象多在零陵附近。真要論對各縣區的旅游業貢獻最多的恐怕還真是元結老先生了。
在寒亭暖谷景點入口處,我發現縣人民政府豎立的小區保護標識牌居然被人打出了一個碗口大的洞。那可是用堅硬的大理石鐫刻出的保護牌,要把它敲出偌大個洞,想必費了不少氣力,也不是一般的頑劣少年所能做得到的,這就令我產生了些許不快。再往小區深處走去,發現前幾年還是一片良田沃土的小區路旁,現在居然矗立了兩棟高達四層的樓房,驚訝之余,仔細查看方才發現,原來是有人想在這里建個賓館什么,不知道什么原因剛建成毛坯尚未來得及進行裝修便被停了工,成了爛尾樓。再有甚者,連刻著“寒亭路”幾個大字的古跡下面的小溪之上,居然也有人打好了基腳,計劃建樓了,讓人不勝惶恐。
如今,寒亭暖谷小區實際已被道路、田園、建筑物完全包圍了,真正屬于它自己的范圍已經小得十分可憐。站在遠處望去,早已不見了當年“炎蒸之地而清涼可安”的寒亭,也難以尋覓暖洋洋的暖谷,剩下的只有這一小片雜木林子和幾方古人的石刻了。忽然間,我假想道,如果當時的古人沒有有意留下這些石刻和詩賦,現在這里會變成一個什么樣子呢?其實答案已經明擺在附近那些光禿禿的山頭上。這個小山頭是個幸運兒,我安慰自己。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鄧玲潔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