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新聞網訊(通訊員 唐茂萍)近日,筆者與碼市鎮黨委書記朱國卿同志一行人來到距碼市鎮區20公里的白石村,看望貧困戶李朝明一家。
李朝明,男,現已84歲高齡,帶著兒子李國柱與孫子義雄雄住在白石大山水的山上。
我們爬山涉水二十多分鐘來到李朝明老人的家。據村支書介紹,在這邊的山上,只住著李朝明一家人,其他的村民都搬到了河對岸居住,道路暢通,水電方便。李朝明一家因為長年貧困,無力把家搬下山來,只能日復一日的從山上往返,上山的途中要過河,半山腰還有一條2米寬的水渠,汛期來臨的時候非常危險,且房子已年久失修,搖搖欲墜,居住情況十分惡劣。
進得院來,李朝明老人家連忙招呼我們坐下,當他得知朱書記特意來看望慰問他時,激動不已,握著朱書記的手,講起了自己的家庭情況。李朝明老人有一子一女,兒子李國柱,左腳先天性殘疾,至今未婚,女兒婚后生育一子后死亡,女婿則拋下年幼的孩子不知所蹤。現在,李朝明與兒子、孫子三人一同居住,祖孫三代人住在上一輩人留下的房子里艱難度日。
“最大的困難,是我們沒有房子啊,現在住的這個房子,還是我的父輩建的,快有七八十年的歷史了,壞了也沒錢修。碰上雨天,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李朝明聲淚俱下的說著。兒子殘疾,沒法外出打工掙錢,只能在家做點農活,孫子還在黃石完小讀小學五年級,因為營養不良,15歲的年齡身體卻非常瘦小,完全沒有同齡人的健康與靈動。
“我們來,一是來看望你們,二呢,就是為了幫助你們解決問題來的。”基于李朝明家的情況,必須首先解決房子問題,破舊的小房子已經經不起任何的風雨了。
簡陋的小院里,一場協調會正在召開。白石村支兩委成員和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參加了會議。圍繞在哪建房,怎么建房,資金從哪來這幾個問題進行了討論。最后決定,在河對面村民聚居的地方通過土地置換,換出一塊60平方米的屋場地用于建房,村里組織人員幫工提供沙子和石頭,由鎮政府想辦法,提供建房所需的資金,并爭取早日建好,盡快改善李朝明一家的居住條件。
“政府不會看著你們有困難不管的,大家一起想辦法,一定會幫你們把房子建好,保證居住安全。”朱書記細細的叮囑,同時,他仔細詢問了義雄雄的情況,得知其仍在念小學,勉勵他不管生活再困難,一定要堅持把書念下去,并表示會盡量給予資助。
“碼市鎮今年自從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將關心困難群體,解決人民群眾實際困難做為活動的一個重點,鎮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從今年的低保重新評定,到關心弱智、殘障、孤兒等特殊困難群體,我們一直在努力,今年以來,共重新申報、核實、上報低保戶2129戶共3114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對26戶弱智、殘障、孤兒人員,由黨政領導分別聯系幫扶,解決具體困難。”朱書記說。
7月15日,得知李朝明的新房已開始動工,基腳已下好,朱書記欣慰的笑了,他要求一定要盡快建好,讓李朝明一家早日搬進新家,盡快脫貧致富,讓他們今后的日子過得美好、幸福。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唐茂萍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