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神州瑤都——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汽車站附近的一家簡陋出租房里,住著一對來自廣西全州縣文橋鎮的年輕夫婦,他們都是外出打工的農民,男的叫胡軍武,女的叫廖素蘭,他們從事給奇石配座的行當。近五年來,共給近萬方石頭配過座,每年配座收入達十幾萬元,他們用自己辛苦的勞動所得在家鄉蓋起了一座三層的小樓房,正逐步實現發家致富奔小康的家庭夢想。
1999年,剛滿18歲的胡軍武跟隨舅舅從農村出來打工,在廣西桂林瓦窯批發城做木工雜活,幫人做貨架或電器的框架,每個月舅舅給他200元、300元的零花錢。2000年批發城形成奇石行業,胡軍武就踩著三輪車去攬奇石配座的活。由于行業競爭太激烈,相互壓價,以致于到后來給奇石配座賺不到什么利潤。2002年3月,胡軍武來到浙江省金華市一個集鎮打工,學習車床機加工,二年后輾轉到廣東省番禺市大石鎮打工,在那里遇到了剛從學校高中畢業出來打工的全州老鄉廖素蘭。相同的家庭、相同的境遇,使他們倆在異城他鄉找到了共同語言,相處不久便迸發出了愛情的火花。2007年下半年,胡軍武帶著愛人廖素蘭到云南昆明奇石城重操起給奇石配座的老行當。
2009年初,地處湘粵桂邊界的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玩石隊伍一時風生水起,在全縣迅速掀起了撿石、淘石、賣石、藏石的熱潮。江華的金紋石、金包鐵、黑珍珠等奇石深受邊界十余個縣市區石友的喜愛。由于縣內沒有一家給奇石配座的店子,盡管有好石頭,由于沒配底座,缺乏包裝,看不出實際的賞石藝術效果,以至于上等的豬肉賣出的只是平常豆腐的價錢。下半年,不甘寂寞的江華玩石人到桂林奇石城尋找奇石配座師傅,與同在桂林尋找奇石配座商機的胡軍武不期而遇。聽說江華有龐大的玩石隊伍和做不完的奇石配座活,胡軍武心動不已。不久就帶著配座的家什來到湖南江華,本地石友們熱心地為他尋找配座場地,探問租金價位,最后在縣城汽車站附近找到了一處理想位置,胡軍武便在那里安營扎寨的固定了下來。
江華位于南嶺北麓,境內山高林密,溪流遍及谷野,孕育了極為豐富的奇石資源。隨著胡軍武配座行當的加入,進一步健全、完善了全縣的奇石產業鏈條,從而刺激了本地石友撿石、賣石、外出參展的熱情。由于胡軍武為人厚道,給奇石配座講究價錢公道、合理,定的價位大都能被石友樂意接受,因此生意一直比較紅火。剛開始時一個人忙不過來,他就把父親從全州叫過來幫忙,后來看到老人家確實年紀大了,不太吃得消,就讓父親回去管家、帶小孩,換成妻子廖素蘭出來當下手。
胡軍武并不滿足做一般的平板座,而是按照顧客的要求,回紋座、工字座、線條座、幾架座、雕花座都嘗試去做。為提高自己技藝、確保配座水平,他就從石友家先收購一些中低檔的石頭來嘗試新的配座工藝,先做試驗,待樣品成功后,才向石友推廣新的配座式樣。為使自己配座手藝與時俱進,他還留心訂閱一些如《中華奇石》、《賞石》、《古今家俱》等方面的專業書籍,有空就仔細揣摩、研讀、模仿。從書本學習他人給奇石配座的方法和技巧,吸收他人在給奇石底座打磨、上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入淺灘,得魚蝦;游深海,擒蛟龍。如今,隨著配座工藝的進一步健全、完善,胡軍武的配座工具也購買齊全,如打磨機、手電鉆、雕刻機、木工刨床、電鋸、掛式雕刻機等無一不有,大大小小機械23臺,單買設備就用去了2萬多元。胡軍武的配座手藝隨著日積月累和不斷的刻苦鉆研,也逐漸嫻熟和精進。
為增進友誼,加強交往,胡軍武每逢“五•一”、“中秋”、“十•一”等一些中長假,積極主動地相邀江華縣內一些談得來的石友到湘江、碼市、河路口等奇石主產區去撿石,一方面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賞石藝術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感受到一線撿石人的樂趣。2013年江華成功申報為“中國觀賞石之鄉”,胡軍武夫婦在神州瑤都江華給奇石配座的信心和熱情更大了。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鄭萬生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