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到廣東連南考察,好客的主人一定要帶我們去他們的一個旅游景點去看看,說那是一座千年瑤族古寨。一座瑤寨無非是歷史長一點,吊腳樓多一點,滿足一下城里人的好奇心還可以,對我們這些本來就來自瑤山的人來說不會有什么吸引力。但不能拂了主人的一番好意,還是答應了。
汽車出了縣城,沿西南方向向山里進發。陪同的主人一路興奮地向我們講述著千年瑤寨開發的過程。千年古瑤寨實名叫南崗排,是連南八排瑤的首排,也是最大的一個排。近年來,縣里實行移民式扶貧,大部分村民都遷移到了山下,縣里就把這個地方開發成一個旅游景點。
汽車在蜿蜒的山道上行進了近一個小時,來到了半山腰的一座山門前,千年古瑤寨——南崗排就到了。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古村落,坐落在一座高高的山頭上。村落依山而建,密密地布滿了整個山頭。站在山腰向上望去,是很有些氣派的。
進村是兩條長長的板石鋪成的山道。村道順坡而上,兩旁站了許多著瑤族服裝的青年男女。男的頭上都戴著插雞毛的頭巾,身著繡了花邊的家織布衣服,見我們來了,遠遠地就吹起了牛角號。“嗚……嗚……”,號聲渾樸沉悶,與其說是歡迎的號子,倒更像是古時準備戰斗集合的號角。站在村門樓的那幾個瑤族姑娘,遠遠地就端著酒向我們走來。我們爽快地接過酒一飲而盡。酒很醇,是瑤家自釀的米酒。“我們這個村始建于宋朝,占地150多畝,有房屋500多座,人口最多時達到7000多人。村里的這條山道有365級,象征著我們瑤家的日子天天向上。”村里自己的導游小姐在熱情地給我們講解古寨的歷史。我沒有認真地數過這條山道究竟有沒有365級,但它確實很長,從山腰一直通到寨子的中央。導游小姐引導我們參觀了龍文化、瑤練屋、瑤王石棺、對歌臺、盤王大廟,邊走還在一邊不停地給我們介紹瑤族的風俗習慣。但我已經不怎么聽得進去了,我感興趣的不是這些,我已經被這座古寨的滄桑深深吸引了。這是一座怎樣的古寨呀!現存的房屋大都建于明清時期,清一色的火磚,每棟房屋的結構大小都相差無幾,村道錯落有致,雖因大部分村民已經搬走又沒有很好地修繕而顯得有些破敗,但當年的風光和氣派仍依稀可見。這里的自然條件并不好,不僅山高,尤其缺水。這么龐大的一個村落在幾百年前就能全部建上火磚屋,那該是怎樣的富甲一方呢?又是怎樣的一種機制讓他們如此平等,沒有貧富差別?漫步在村中的青石小巷,我仿佛正走進一座歷史的時光隧道,懷想著這里曾經有過的輝煌。過著富裕平等大同生活的南崗排瑤又何以走向敗落,以致不得不移民下山?我感嘆唏噓,又百思不得其解。
走出山寨,來到對面新建的觀景臺,回頭望去,夕陽下的古寨像是罩上了一層薄薄的霧,讓人看得不夠真切,朦朧中透出一種神秘。我不喜歡神秘,因為神秘總是和閉塞保守聯系在一起的,我們的民族需要開放。我們不主張為了吸引他人的好奇心,而讓一個民族始終恪守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他們也應該享受現代生活的陽光。連南縣委政府的移民式開發是極具遠見而富于人性的。南崗排瑤謎一樣的過去暫且留待歷史學家和民族學家們去探究吧,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他們的現在和將來。他們的明天一定不再神秘,因為他們正在融入現代生活,盡管這種生活還會很平常,很普通。
我真誠地祝福他們。
[編輯:黎實] ?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蔡咸軍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