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渺小而有特色的東西,總是會讓人憐愛,讓人向往,讓人記憶深刻。譬如,江華瑤山的香草。
其實,那是一種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草兒,只因為比其他小草增添了一絲絲淡淡的香味,而有了香草這個名字。
這在江華九村十八寨,大都以沖、以江、以洞、以寨……為命名的深山之中,就顯得格外的高雅、別致,顯得與滿嶺的參天喬木、滿坡的密麻灌木,格格不入。
這個地方就是湘江,人們說的香草園。
不知是何年何月,哪個好事之徒,把香草園這個名字扔了出來,于是,文人墨客,去了;驢友網友,去了;官員公仆,去了……沖著那細細小小的香草,跋山涉水來到了這個偏遠、閉塞的香草園。
香草園,鑲嵌在萌渚嶺的大山皺褶之中,那孤單零落的幾座木屋,那憨厚豪爽的瑤胞,那野山野嶺瘋長的雞鴨狗們,再也不得安寧了,有的甚至獻出了年稚的生命。瑤胞們擺下八仙桌,竭盡全力招待“有朋自遠方來”,出了力,傷了胃,暈暈乎乎,還要爬著上山當向導。黢黑瘦削的臉,擠出堆滿的笑容,說著并不流暢的官話、普通話,還有濃重的瑤話韻味……有時,晚上還會有篝火,在田洞之中燃起,七老八十的公公婆婆們亮開嗓子,吼起瑤歌,露出或黃或黑的一堆牙齒。他們的瑤歌,是屬于自己的,是用自己的母語表達的。外來的人們根本聽不懂,湊湊熱鬧而已,抑或借此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那種情感,那份哀怨,那樣沉重,還只能在他們心中,化成山中的泉水,日夜不停地流淌,覆蓋他們生老病死、春種秋收的時光,延續他們生生不息、頑強抗爭的生命。
喝過苞谷酒,聽過原生態瑤歌,住過小木屋,香草,外來的人們卻不一定看得到。如果運氣好,碰到也不一定認得。外來的人們于是對香草就有了爭議。有人稱做“愛情草”,說是與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與香妃有關的草;有人說零陵的香草籍由此而來,后來才有了香零山,才有了唐代劉禹錫詩曰,“湘水流,湘水流,九嶷云霧至今愁。君問二妃何處宿,零陵香草露中秋。”;有人說香草曾是貢品,從偏僻山野走進過宮廷殿堂,有人說香草就是屈原《離騷》里的“蕙”,浸潤著這位偉大愛國者的心靈……
香草,是草,這個絕對沒有異議。“沒有花香,沒有樹高”,從不開花,也不結果,低調而微不足道,平凡得如泥土一般。可是,草的生命力是相當頑強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香草,當然得有香。這種香,只能聞,不能嚼,不能喝,不能噴灑在身上,更不能作客人的“佐料”和“幫兇”。她如草般,嚼起來是清苦,喝起來是辛澀,只有耐心地把她擺放在日頭下,或屋檐下,讓她靜靜地由綠變黃、由粗變細,晾到柔柔軟軟的,才會散發出那種神奇和迷人的芳香。那種幽幽的、淡淡的香,絕無僅有,天生麗質,就像這里的人、這里的山、這里的水。
因為香草,瑤胞們驕傲地把她作為世世代代居住的村名,作為村里的符號。這個上千年的瑤寨,山蒙紗,水含笑,山水之間,如詩如畫,不是世外桃源,勝似人間仙境。村旁的紅豆杉,如山的子民們,不離不棄地守著這方水土。說起香草,瑤胞們有好多版本的傳說。有的說,香草是一個瑤家阿妹的名字,因不能承受“媒妁之言”,而與唱瑤歌自由戀愛的阿哥私奔,被發現后關在雞籠里,捆上石頭,沉到深泉中。有的說,香草是天上七仙女偷偷下凡時,在山澗瀑布里洗澡時,身上的袂袂仙衣所晾掛的山坡,而熏出了香草。還有的說,香草,是一個見多識廣的瑤家女孩,因不滿漢人的壓迫與剝削,帶領村民揭竿而起……一個個傳說,一串串神奇,我們都無法考證。但是,我們知道的,是一個讓人無法忘懷的香草,這種小得不能再小、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植物,這大自然隨處可見、俯首皆拾的東西。
樸實的瑤胞說起香草的好處,自然頭頭是道。洗木桶澡時,將幾把香草放到水里煮開,洗澡出來一身都是撲鼻的香氣,讓人心曠神怡。或者將加工的香草,放到衣櫥、書柜、衣兜里,那香味無論如何都比香水還“繞梁三日而不絕”。特別是山中蚊蟲多的時節,瑤胞們將香草曬干,碾成粉,制成蚊香一樣,點燃起來,驅蚊滅蟲,避邪消災,香氣滿屋。這些是香草在瑤胞中最經常、最常用、最實際的做法吧。
于是,人們把產香草的這個瑤家村寨,叫做香草園。其實,我固執地認為,應該是香草源。因為沒有這里的香草,就沒有零陵的香零山;沒有這里的香草,就沒有劉禹錫的“湘水流”;沒有這里的香草,就沒有屈原關于“蕙”詩句;沒有這里的香草,瑤山的村寨都是籠統而平淡的沖啊江啊洞啊寨啊之類的;沒有這里的香草,外面的人們不會蜂擁而至----在南方,在南嶺,在少數民族聚居地,這樣的山水平凡得如家鄉一般,讓人索然無味,棄之可惜。
近日,瀏覽本地的新聞報道,驚奇地發現,該地已在大力地推廣種植香草了,把她作為一個產業來抓,要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我不禁有些欣慰,不管香草是否可以大面積地推廣,氣候、土壤、栽培技術是否掌握,畢竟,深山里的人們有了想富的意愿,有了現實的向往。這千萬年來,默默生長在村頭寨尾、田間地頭的香草,終于可以閃亮登場,展現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大潮中。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香草,這種給人以淡淡香味的小草,竟能如此地吸引世人,不外乎是她給人們帶來的香味,不管濃淡、不論多少,不在乎長短……只有那微微地、淡淡地、清清地香味,才是她讓人永遠記住、留連難忘的本色。
本色最真,付出最美。這大概就是人們熱愛香草的源頭吧。
[編輯:黎實]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唐曉君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