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萌渚嶺孕育而出的馮河,是瀟水河的源頭河流之一,這條沒有航標的森林河流蜿蜒于千里瑤山之間,經已故著名作家葉蔚林先生揮動大手筆,《沒有航標的河流》這葉輕舟便駛入大海,沖進了世界文化的海洋,演繹成了東西文化的經典之作。
這文化的林地,這綠意蕩漾的河流,更讓我關注和牽掛的,還是那條自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比鄰兩廣的邊陲重鎮—碼市,冉冉蒸騰升起,沿河而下的長長霧嵐,它浩浩蕩蕩,它曼妙輕步,它逶迤綿長,隨季節和天氣而千變萬化。在它跨過涔天河大壩這道門檻后,拐彎來到該縣東田鎮牛尾道自然村上空和山腰,就再也駐足不前了,是環顧?!是回望?!抑或是尋覓?!還是聆聽什么……
之后,這條霧嵐沒入村尾的一個巖洞,就消失不見了。
如今,這條長長的霧嵐在我眼前飄動十年了,不!它在我心中應是流淌了千年萬年,至于,它何時來到人間,已無從考證和追溯。
每天里,它都有新的內容,新的變化,新的訴說……
晴天的早晨,準確地說是從拂曉放亮至上午八點左右,特別是天空高遠的日子,這條霧嵐大氣磅礴,又有如龍騰虎躍,呼呼生風,那氣象萬千的氣勢壯觀極了。
陰天,或是陰陰晴晴的日子,這條霧嵐則變得柔柔弱弱,如女子在舞動長袖輕歌曼舞,那神姿飄飄渺渺。此時,如果有心凝神聆聽,還真有樂詠歌聲從遠處飄飄而來呢。
就是刮風下雨的惡劣天氣,它也不會讓你失望,總不失時機地給你相約的剎那,讓你失落的心,存有絲絲欣慰和希翼。
這就是江華勝景中的溪江曉霧。
其實,月明星稀的夜晚,于黎明蟲鳴鳥啾的寂靜時刻,或是雨后初晴的傍晚,或是霞光滿天的美景里,時常將你凝視,遠遠地望著你遐想神游,很多時候,看見你從千里萬里追趕而來,亮麗的霧嵐,或是順著河道,或是繞著青山,或是漫步踏浪,或是追逐嘻鬧,撫慰我累累傷痕的心靈,滋潤我孤寂干枯的靈魂。
就連我五歲的兒子,也經常指著霧嵐說:“爸爸,快看霧龍來了!開車帶我去看有幾個姐姐在里面吧!”
隔壁的嫂子說:“那是媳婦在給家娘婆送洗臉水呢。”
此時,你如若沿河駕一葉輕舟順河而下,或是乘一木排穿越而行,這絕妙的景致,讓人傾倒,這身臨其境的感受,會使人真以為度入了人間天堂;若是駕車而觀,沿河而游,你會親歷一回那《桃花源記》里:“洞里一日,世間已過百年矣!”還有那如夢如幻的意境,那不知天上人間的綠意,會使你好像真有在空中騰云駕霧的感覺。
冬日,一個暖陽的日子,再次拜靄這條霧嵐,再次覽閱、賞析這條魂牽夢系的溪江曉霧風景,并進行神形的相接相連,在將輕紗層層剝離后,我深入到了其中的肌體,讓我知曉,讓我再次明白,并挖掘出其中的內蘊,這美麗的風景里,是凄風苦雨匯集而成的血淚之河,是瑤族人民行德行孝道最好的歷史見證。
相傳距今約三百五十年前,在現今的碼市鎮,生活著一對夫妻,他們以熬酒磨豆腐為生,過著清苦而簡樸的生活,只是夫妻倆中年方得一子,為此,對兒子呵護有加,日子倒也和和美美。不想天有不測風云,丈夫在一次外出賣酒賣豆腐時,幾日不歸,妻子、親友和鄰居尋遍附近的村村寨寨,卻不見蹤影,最后,于深山密林里,找到了丈夫裝酒賣擔的木桶和竹籮,以及丈夫出行時穿的衣服,還有散落的白骨,方知,丈夫定是被山中的大蟲(老虎)吃掉了。
從此,母子倆相依為命,好不容易將兒子養大成人,并娶一大戶人家千金小姐為媳。哪知,兒媳大小姐脾氣不改,加上嫌棄這個貧賤的婆婆,不僅不盡贍養義務,還將婆婆趕出門外,不得回家。
年邁體弱的婆婆,萬般無奈,離開碼市,沿河而上,以乞討為生,其間的酸甜苦辣,無須細說。
一天,陰雨霏霏,于暮色蒼茫的傍晚,兩天未進食的婆婆,遠遠看見,河面寬闊的河畔邊居住著幾戶人家,那裊裊炊煙牽引著老婆婆的腳步,不想雨天路滑,一個趔趄跌落深谷……
醒來的時候,是第二天下午了,環顧四周,發現自己在一個十多米深的巖洞里,旁邊堆放著食物和銀元。夢幻中,老婆婆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來到這個巖洞里的?又是誰救了自己呢?依稀中,好面熟的,好像在哪里見過,對!老婆婆終于想起來了,原來,在神像上見過他們,在壁畫上見過他們,他們是漢朝時期的張良、韓信、蕭何三個人,老婆婆知道自己是遇到仙人了。
從此,老婆婆就在巖洞里住下來,并潛心修煉,廣布善緣,最后修成正果,得道成仙。
后人把這個位于東田鎮牛尾道自然村的巖洞稱為—德仙巖,并用顏體刻篆在門口上方正中的地方,字體雄壯、蒼勁,渾厚有力,字跡清晰。還筑有廟宇,現存三方清代不同時期的建廟石碑,并供奉張良、韓信、蕭何的神像,只是廟宇年久失修已坍塌,神像也被他人偷走。
為了紀念這個得道成仙的婆婆,后人在碼市鎮建了娘娘廟,為彰顯孝道,戒勉后人,懲罰這個不孝順的媳婦,讓她永永遠遠給婆婆送洗臉水。
另外,將這個故事化作一尾小魚放逐河中,在碼市河段,至今生存著一種魚類,它的叫聲好像嬰兒在哭泣,當地人把它叫著娃娃魚,是國家重點保護珍稀動物,十年前,有人非法打撈兩條,最大的一條有四十五斤重,它不會是當年放逐河中那條魚的子孫吧?
這條讓人心動的霧嵐,這條如詩如歌如夢的霧嵐啊!但愿今后不再凝重,不再流淌著血淚與辛酸,那冉冉升起的是美好的未來和希望,那流淌的是永遠的清清碧波……
那瑤醫瑤藥的一個小處方,就那幾株小草,幾片青葉,幾句神秘的咒語,即將那弄得人非常不舒服,且奇癢無比,怕光怕熱,又流淚不止,甚至流血液的紅眼病,于幾小時的工夫,就把它制服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直至消滅得無蹤無影了。
這絕不是我的杜撰,是我自己親自的一次實踐體驗。
那年大學畢業,我來到了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湘江鄉附中,做了一名中學語文教師,這里群山環抱,森林密茂,與湖南省的道縣、寧遠縣、藍山縣相接相鄰,是瀟水河的源頭。等待的日子,規范有序的學校生活,倒也讓我過得平平淡淡的。然而,就是這平平淡淡的日子,卻有一朵浪花在我心頭激起,留下一個讓我永遠追尋的心結夢。
這年的10月,可惡的紅眼病,遍及全縣的很多地方,我也不幸感染上了,很多人打針吃藥效果都不顯著,據醫生說,治療此病多則一個禮拜,少則二、三天。它雖不能危及生命,卻給人的學習、工作、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而且,還不時招致尷尬,因為,這是一個傳染較直接,較快速的疾病。
禮拜五傍晚,下村做家訪,步行來到一個距離學校約二十里路的瑤寨,在一個學生的家里,一個六十多歲,瘦小卻精神的老婆婆(這個學生的奶奶)發現了我的不適,幫我查看后,告訴我說:“蔡老師!這是紅眼病,治療這個病簡單得很啦!等一下吃晚飯,你僅管放心地吃肉喝酒,我給你弄包藥包一包,包你一覺醒來,就沒事了。”
酒足飯飽后,洗過瑤家的皇桶澡,老婆婆叫我瞇上眼睛平躺在床上,就將捶弄好的草藥外敷在我的雙眼上,用一塊布條捆上,系牢。
不知是心理的作用,還是草藥的神奇功效,住在這比空調還空調的瑤家吊腳樓里,枕著小溪流潺潺的歌舞聲,我甜甜地進入了夢鄉,夢里香得我長出了翅膀,那別樣的藍天白云,在靈山秀水里,我感覺到日子再也不平平淡淡了。
醒來的時候,紅眼病帶來的煩惱和不暢快不見了,我慢慢地將布條解開,取下外敷的藥物,看了一下時間,此時是凌晨兩點鐘。
這真是一副神奇的良藥啊!
因之驚喜而激動的我,睡意頓消,思緒飄飛,明朗的月夜,牽引著我走出房門,走下瑤山的吊腳樓,融入大山的月色里,我要看一看這個能夠生長那紅眼病克星的神奇地方。
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藍藍的天空,星星神秘地眨著眼睛俯瞰人間,四周群山環抱,云霧在山頂或是山腰沉沉浮浮地,繼而,隨層層山巒綿延遠去……五間堂的二層吊腳樓座西北朝東南,四面附近約有五、六戶人家。在清風的吹拂下,于陣陣的林濤中,有‘‘嚶嚶’’的蟲鳴伴隨著一片蛙鼓,外加那偶爾的幾聲鳥叫,跌落在小溪的流水聲里,讓人神清氣爽,讓人心如止水,又讓人莫名地升騰起超凡脫俗的感受。
原來,隱居山林還真是如此的美妙啊!
一個月后,我改行從政(大學畢業前就基本聯系好了的),離開了那個一直掛記在我心中的地方,那個踏入社會的第一課堂。
因為那步入人生社會留下的第一行足跡,更因為妻子是一名醫生,特別是現在查閱有關資料,翻閱百度網,在西醫和中醫中藥里,居然沒有找到像老婆婆那樣治療這個醫學名叫急性卡他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的靈丹妙藥和良方。
曾多次產生過重返追尋的念頭,2009年4月9日,江華作家協會組織的‘‘相約香草園文學采風’’活動,因單位有緊急工作,而只在湘江鄉停留了一個晚上,留下匆匆一瞥的剎那,讓遺恨之苦在心頭涌動多時。
近日,終于有緣,文朋好友一行四人再次踏入湘江那個瑤山深處,找尋那纏繞我心頭多年的心結,那老婆婆還好么?那老公公還健在么?這個夢還能圓么?
一路上,我既興奮,又忐忑不安,時隔這么多年了,我不知道是否還能找到心中那個模糊又清晰的地方。
到達那個地名叫中央河口的時候,已是臨近中午了,是老婆婆的兒子接待了我們,問及二老,他不無傷感地告訴我們,他的父親和母親已于兩年前去逝了。
聽到這個讓我傷心的消息,不爭氣的淚水流出了我的眼眶,我的心也隨之變得空落落的,不光是為了老公公,這個方圓幾十里有名的老獵人那頓最后的晚餐,以及那美味的山珍:野豬肉、麂子肉、麝香肉、山雞燉野蘑菇;不光是為了老婆那奇絕的瑤醫瑤藥,而是為了我自己這么多年沒有真正成行而后悔。好在兒子傳承下了他們那逢山過山,逢水過水的獵人獨特本色,以及那瑤醫瑤藥的傳統,讓我失落的心,得到些許的慰藉,感覺此行收獲還是頗豐的。
[編輯:黎實]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蔡文波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