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坐長途車去采訪,恍惚中經過了一個又一個城市,臨到下車后會突然叫錯這個城市的名字,原因是:這些經過的城市都太像了!
全國各地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造就了一個個相差無幾毫無個性的城市面孔。一個個城市就像是被集體克隆了一般,外表一樣,感覺一樣,甚至有些街道的名字都一樣。城市像是孿生兄弟,不僅外表像個性也是如此近似。
值得慶幸的是瑤都江華,它的個性依然張揚,它的內涵依然卓而不群。
除了作為縣府所在地的沱江鎮,它不得不建幾所現代化的高品質賓館酒店以滿足不同游客的需要外,它一直在想方設法彰顯著自己瑤文化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全球化進程的影響中努力尋找著民族文化的平衡點。
走進瑤都,閉上眼睛你也會發現這是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前提是您不曾感冒與鼻塞。最先感覺到瑤寨的應該是你的鼻子和肺——空氣清新了、負離子明顯增多了,你的肺在為此叫好!
睜開眼,您的眼球又歡呼了!它發現綠色增多了,滿眼的綠、滿山的綠,對于一個長期俯案在辦公桌或者電腦前的人而言,就像是時時刻刻滴入了“珍視明”一樣難得。
接著去觀察,青山綠水吊腳樓,一幅幅無法復制的瑤民族畫卷向你撲面而來……
再接著去體驗,瑤人大山般的性格,豪邁的個性,神秘的民風民俗,又會讓你一次次地感覺到它的不同與出彩……
很慶幸!千百年來,無論世界怎么變換,瑤都江華雖歷經風雨、歲月滄桑,可是它還是擁有一張“如假包換”、令人陶醉的臉,絕非“人造美女”——雖美,但卻是被復制的。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
江華人常會說這么一個比喻句:“你要問他有多少錢?那就去瑤山數一數有多少棵樹!”意思是:他的錢數也數不清!
同樣,江華到底有多少棵樹那也是難以勝數的。好在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通過飛行測算,江華的林木綠化率超過73%;而全國國土綠化面積剛剛超過國土面積的1%。由此,瑤都江華享有“華南之肺”的美譽,以及“杉木之都”、“動植物種類密集的基因庫”等桂冠。
森林分布很廣,生物多樣性就更豐富,森林在維持生物圈的穩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巨大生態效益,如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防風固沙,凈化空氣、產生氧氣、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保健旅游等。據有關研究表明,每公頃森林平均每年釋放氧氣10.7t,吸收二氧化碳13t,從大氣中吸收塵埃35t,并且分泌大量抗生素,如果將生態效益折合成經濟效益的話,則生態效益是經濟效益的三倍。
而據權威科研機構的數據:江華最大的瑤山——姑婆山的負氧離子含量最高處達每立方厘米65856個單位。是城市的300倍以上!
科學實驗證明:
1公頃樹林一小時能吸收200人一天吐出的二氧化碳,并釋放出大量氧氣。
樹木的葉子還能大量吸收、處理二氧化碳、氟化氫、氮氣等有害氣體。
樹木消除噪音的功能是通過繁茂的樹葉完成的,樹葉能減弱、消散聲波,大大改善長期生活在噪音環境中所產生的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病癥。
樹木在生長過程中還能不斷散發出芳香濃烈的揮發性物質,如:丁香酚、檸檬油、桉油、肉桂油等等,能殺滅多種病原微生物。
研究證明,檜柏、松樹釋放出來的芳香物質,可殺滅白喉、傷寒、結核等桿菌。這些“植物殺滅細菌”,既可直接殺滅空氣中的細菌,又可隨人的呼吸進入體內,殺滅體內的致病菌。
所以樹又有“粉塵過濾器”、“污染監察兵”、“氧氣機”、“噪音消聲器”等別稱。而現代醫學,已經把“森林浴”當成了一種不可多得的治療手段。
瑤都江華有多少條河流?
正確答案是:291條。
全國有多少河流已經遭到污染?
答案是70%以的河流已遭到污染。
但,請您放心瑤都江華的291條河流均排除在外!
七億人的飲用水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但您在瑤都江華喝到的水沒有任何問題!
江華的水資源豐富,其中位于縣城沱江鎮的東河與西河匯納了289條河流后形成“瀟水”而后注入湖南的母親河湘江。湖南有“瀟湘大地”之名,瀟水的源頭就在瑤都江華!
江華的水能資源蘊藏豐富,達46萬千瓦,技術可開發的就達41萬千瓦。
瑤都的森林多、樹多,這為形成一條條清澈、潔凈、無污染的河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植物的根系會不斷地深入土層以獲取水分,龐大的根系會將土層牢牢地“抓住”,從而起到保養水分,固定土壤的作用。樹木的枝葉也會起到強大的防風作用加上它沒有讓水分流失,自然就起到了防沙、防水土流失的作用,無沙無塵無污染的河流靜靜地在瑤鄉流淌,就像是一條無色透明的絲帶,輕盈地把瑤都江華裹了起來,從此讓寨鄉增添了諸多的嫵媚與嬌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天河瑤池——霧江。
霧江——這是江華291條河流中的一支。因江上的晨霧嬌媚而得名。湖面碧波萬頃蔚為壯觀。不知是誰,給霧江風光帶取了個那么漂亮的名字——天河瑤池,我覺得是恰如其分的。視線的盡頭,一泓綠水從天而降,緩緩地流向眼前的涔天河大壩,兩河交匯處形成600畝寬的水面。如此清澈碧綠的水源,無怪乎人們用王母娘娘灌溉蟠桃園的瑤池來稱呼它……
從霧江溯源而上至花江,共15公里水域,河岸山峰對峙、森林繁茂,青山倒映于綠水之中,相映成趣。泛舟河上,涼風習習,令人心曠神怡。河畔建有瑤族特色的吊腳樓,使整個景致更顯古樸優雅,是江華旅游中不可不去的一段難忘之旅。
再說大路鋪的“不老泉”。這是一口有文字記載就達1200多年歷史的泉源。為什么我們的先人們要對這口泉源不惜筆墨大加褒揚?是因為飲此泉源水的附近村莊人皆長壽,活八九十歲不足奇,百歲老人也常見。
[編輯:黎實]
來源:永州日報
作者:黃晉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