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每一次思想大解放,必將帶來經濟社會的大發展。今天,全縣人民正按照縣十一屆黨代會確定的目標,著力打造“五個江華”,爭創“六個全國第一”。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在全縣上下進行一次思想大解放,大統一,厘清錯誤觀念,樹立正確思想,推動科學發展。在此,我就生態旅游發展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談一些初淺認識。
我縣提出發展生態旅游已一年時間,雖縣委、政府強力推進,但仍感覺到“雷聲大雨點小”、“濤聲依舊”,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思想上這道坎過不去,傳統思維在作怪。為此,要把我縣打造旅游度假休閑勝地,必須要先過思想關,樹立五種理念,摒棄五種行為。
一、 樹立科學發展理念,摒棄不科學發展行為。
前不久,我鎮一羅姓村民找到我,說要辦一個企業,我們不知有多高興,但最后一了解,他們要辦一個廢輪胎煉油廠,我們二話沒說就予以了否決。科學發展觀提出已近十年時間,但不科學發展的行徑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我們長期以來,依靠資源的高消耗,環境的高污染,換來了有限的GDP,這是帶血的發展,這是黑色的發展,如果再不轉變發展方式,我們將面臨亡國亡種的危險,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現實。今天我們要走生態旅游發展道路,就是要保護和建設好我們的生存生活環境,就是要轉變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走科學發展的道路。
二、 樹立系統經營理念,摒棄局部利益行為。
生態旅游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各自為戰,要有“一盤棋”的思想,各級各部門都要服務和服從于旅游發展這個大局。如果認為生態旅游僅僅是旅游部門的事,生態旅游這種發展方式永遠也轉變不過來,生態旅游也永遠發展不起來。一方面生態旅游涉及到地、氣、水、樹和人,要求地凈、氣鮮、水清、樹綠和人靈,這就要求水利、文化、環保、林業、衛生、農業、民宗等部門在生態旅游中敢于擔當,各負其責。另一方面發展生態旅游要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要具備一定的配套服務設施,要具備一定的旅游人才。這就要求國土、規劃、教育、交通等部門要主動為旅游服好務。再就是全縣旅游要主動融入到全國或區域性的旅游圈中,要定好位,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同時要做到全縣旅游開發一盤棋。
三、 樹立長期經營理念,摒棄短視行為。
一談到旅游,我們很多人就感到遙遙無期,甚至認為是天方夜譚,特別是對于像我縣旅游還未起步的地方。于是乎,一部分人公開向旅游叫停,還不如將投入旅游的資金投到其他領域來得方便直接。說真的,如果僅僅要政績工程,去做旅游,真的是有點傻。但縣委、政府是從關乎江華的前途和命運出發,是從關乎江華人民的福祉落腳,是順應未來發展的趨勢。在轉變發展方式過程中,確實會帶來一些陣痛,但長期以往,將會帶來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比如,過去一直以砍伐林木為生的林農,現在實行限伐和禁伐后,旅游又未做起來,他們的生存生活怎么辦?如何引導農民轉變發展方式?如何保障農民的生產生活?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但是,當我們的生態旅游一旦做起來后,我們的生態環境將會更好,人民的生活水平將會更殷實,促進經濟、社會、文化和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 樹立大投入大宣傳理念,摒棄小兒科行為。
我縣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湖泊、植被和瑤文化三者融為一體成為我縣的一張名片,這也成為我縣趕超崛起的重要資本。長期以來,我縣旅游經濟發展緩慢,許多慕“神州瑤都”而來的旅客,均留下遺憾而走。但同時也為我們現在做大做強旅游經濟提供了絕佳的機會。目前,我縣也有一些零星的旅游景點,但都是小打小敲的行為,難以維持經營,哪來的錢去做大做強,有的甚至還破壞了資源。因此,我們現在做旅游,必須立足于做品牌,唱響自己的特色品牌。前不久,我接待了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長青基金執行理事長,他談到許多少數民族都把自己最靚麗的文化展現在世人面前,而瑤族還沒做到,這次過來就是奔如何把瑤族原生態文化推向國際舞臺,可沒想到的是,我們的山、水和植被對他產生了巨大吸引力,萌生了要在江華購三千畝地,投資30億以上,建一座“江華.國際健康城”。無論這一項目能否促成,起碼說明了三點,一是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江華確實擁有良好的生態,保護好我們的生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二是要發揮資源優勢,做成我們自己的特色品牌。我們不要一哄而起,一說搞旅游,大家都盲目上馬。我們一定要保持冷靜,認真搞好規劃,引進戰略性合作伙伴,合理有序的開發。在條件未成熟時,先把資源保護起來,待條件成熟時再開發。三是宣傳力度還不夠。據黃理事長說,在他來江華之前,一些朋友向他介紹,江華是一個愚昧、野蠻、貧窮和落后的地方,但他看到的江華和江華人民卻不是這樣,甚至比其他地方好得多。當然,我們不懷疑有不懷好意的人,但同時我們應當反思:我們的宣傳力度還有差距。特別是我們要打造旅游度假休閑勝地,更應該讓世人知道:江華是個好地方。所以我認為今天我們創建全國文明縣城、打造國家級生態縣,還是創建園林縣城等,都是提升江華知名度,打造旅游品牌必不可少的環節。
五、 樹立后發趕超理念,摒棄因循守舊行為。
有一則笑話說,有兩種人特別難做,一是把別人口袋里的錢放到自己的口袋里,這種人做成功了叫老板;另一種人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腦袋里,這種人做成功了叫老師。我認為后一種人更難做。雖是笑話,但說明了一個哲理:新思想、新理念、新思維戰勝舊思想、傳統思維的艱巨性、復雜性。我縣是一個欠發展地方,長期以來,自認為捧著少數民族縣、國扶縣、湘西開發縣等幾頂帽子,沾沾自喜,引以自豪,形成了“小富即安”、“等、靠、要”思想,老百姓也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日子過得倒也相安無事。但我們與外面世界比較,我們落伍了。我們要追趕世界,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靠什么?靠發展理念的轉換,摒棄傳統的思維方式。我們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底蘊深厚的瑤族文化,這是發達地方不可比擬和神往的,這就是我們的優勢,這就是我們趕超崛起的資本,這就是我們的生命線。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打造六個全國第一,我們沒有理由不把我們的生態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
來源:大圩鎮黨委
作者:唐孝任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