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永無止境,加快發展永無止步。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證明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大解放,中國才邁入民族復興國家強盛之路。縣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了“四大戰略”、“五個打造”、“六個全國第一”的總體思路和奮斗目標。要實現這些目標,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轉變工作作風,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把各項工作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來。因此,我鄉下一步將始終堅持解放思想貫穿工作全局,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突破發展”這一主題,進一步轉變觀念,轉變作風,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力爭取得“四個突破”。
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發展思路上要有新突破
進一步加大自身思想解放的力度,繼續深入學習,深入查找差距和不足,堅持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真正樹立敢于突破、敢擔風險、敢于負責的態度,打破慣性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實現新跨越。兩岔河鄉地處偏僻,離縣城95公里,交通不便,只有一條通往外界的公路,信息閉塞,只有政府附近通寬帶,二個村通有線電話,資源饋乏,沒有礦藏,林木嚴重過伐,區位沒有優勢,海拔高,大部分林農住在海拔850米以上的高山,基礎設施落后,有2個村沒通電,2個村沒通通暢。曾有人這樣說過:“兩岔河山高水冷石頭多,若凡要想改變它,除非神仙耐得和”。面對這樣一個經濟落后、資源饋乏,可以說沒有什么優勢的小林區鄉,如果還是用老眼光,老辦法來發展,還是走伐木為生的老路子,我們只有窮,不可能富裕起來。縣委政府提出“生態立縣”戰略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也為我鄉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必須解放思路,轉變觀念,完善思路。
一是轉變“不發展經濟”的思想,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意識。我鄉落后主要在于發展視野不開闊,發展緊迫感不強。擺脫落后現狀的關鍵在于發揮自主性,敢于探索,善于嘗試,充分對接落實政策,大膽尋找開拓轉型項目。要始終有利于科學發展、有利于生態改善、有利于林農增收的標準,圍繞發展經濟這個中心,勇于變革,勇于創新,破除限制林區發展的歷史積弊,進而推動我鄉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
二是轉變“搞不好經濟”的慣性和惰性思維,樹立“想干事、干成事”的思想。轉變中庸、守舊的慣性思維,糾正等、靠、要的惰性思想,著力解決消極、畏難的情緒問題。正確認識我鄉的資源、區位、生態在經濟發展中的特有優勢,深刻認識國家強林和縣域經濟發展政策帶來的巨大機遇。
三是轉變依賴資源的思想,樹立大資源觀。資源是個龐大而綜合性的概念,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以前不被當作資源的區位、交通、市場、人才、技術等等要素都變成了重要的資源,而且這些資源普遍具有無窮性和升級性,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我國最早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就是靠區位、政策、開放等非自然優勢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木材資源的限額采伐管理不僅不能成為我們落后的借口,反而應該是我們開發非木材資源,進入更高層次發展階段的動力。只要我們未雨綢繆,超前構筑,揚長避短,就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四是轉變“閉門發展”的思想,樹立開放發展觀念。積極解放思想、開闊眼界,跳出林區看林區,在與具有較強歷史可比性和現實反差性的地區對比中,產生警醒、堅定信心;在與理念現代、思維先進與路徑科學的發達地區反差中,經受震動、對找病根;在全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發展大潮中,激發斗志、奮勇跟進。著力轉變長期封閉的保守思想,跳出林業的小區域、小圈子,主動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總之,當前我們要保護好生態,愛護好生態,蓄備好生態,做好生態這篇文章,發揮好生態效益。牢固樹立“生態立鄉”意識,全力創建國家級生態鄉。
二、創新發展,在加快林農增收上實現新突破。
解放思想闖新路,觀念決定理念,思路決定出路。林區以木材生產為主的發展階段已經基本宣告結束,林區進入經濟轉型和戰略轉移的關鍵時期。創新發展是林區搶抓戰略機遇,實現富民興林的迫切要求,也是在更高起點上推動林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須把創新發展貫穿落實到我鄉工作的各方面、各環節,力爭實現新突破。要正確定位,發揮我鄉地域遼闊,生態優良,水資源豐富的寶貴優勢,實現最佳發展戰略,從而達到林農增收取得新突破。一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林區素有“一方綠色凈土”之美譽,是發展綠色飲品、食品、制藥等林副產品加工業的最佳境地。林下經濟是一種循環經濟,有林菌、林草、林藥、林牧、林禽、林果、林峰、林茶等等。我們可以以林地資源為依托,以科技為支撐,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條件,選擇適合林下生長的微生物(菌類)和動植物種類,進行合理種植、養殖,既可以構建穩定的生態系統,增加林地結構多樣性,又為林區經濟發展開辟了新路子。目前,我鄉發展了林下種植香草、養土雞、山雞、山羊等,下步要成立香草合作社,把這一產業做大做強。二是大力發展森林旅游。合理利用森林景觀,自然環境和林下產品資源,結合瑤族文化風情,發展旅游觀光,假日休閑旅游等產業,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民俗風情旅游。三是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勞務經濟是當前我鄉林農的主要經濟來源,也是當前我鄉林農增收最有效的途徑。我鄉三卡村由于林木嚴重過伐,近幾年沒有木材砍伐,為了解決吃飯問題,該村林農有的全家外出務工,只留下老人小孩子在家,據了解,去年有170多人在株州、海南、云南等地割松油,除去開支一年每人賺3-6萬元。有的二口子一起去的就賺8-12萬元,打工的收入十分可觀。我們要進一步引導林農的就業觀念,多渠道了解用工信息,大力實施勞務輸出。要教育引導林農養成勤儉、節約、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的農民工,樹立良好的形象來贏得勞務市場競爭,來贏得企業、老板的信任。對年輕有文化的林農,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提高勞動者素質,確保務工的穩定性和務工收入的穩定性。同時,要關愛和愛護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讓農民工在外打工放心、安心、盡心。
三、改進干部工作作風,在隊伍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一是要切實加強干部隊伍建設。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干部隊伍素質。要改進干部的考核和管理,完善績效考核,嚴格獎懲制度,做到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心中有壓力,激發干部職工的干事熱情和工作積極性。堅決推薦和重用有實績、有能力的人,以形成一個風清氣正、蓬勃向上的干部團隊,充分發揮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擇優配強村支兩委班子。要把有文化、有膽識、有經濟頭腦和熱愛基層工作的年輕人選進兩委班子。要對村干部加壓,對他們實行績效考核,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同時,積極推進村級民主建設,充分發揮自治的積極作用。
二要轉變工作作風,創新群眾工作新途徑,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在新形勢下,鄉黨委政府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科學謀劃重點工作,深入群眾察民情,聯系群眾解民難,問計群眾集民智,引導群眾聚民心,親近群眾促民安,服務群眾保民生。轉變干部作風,密切聯系群眾。要推進“領導干部民情聯系卡”制度,開展記“民情日記”、“民情臺帳”活動;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帶著感情深入基層深入農戶,加強黨員干部與群眾的密切聯系,建立“零距離”黨群、干群關系,聽取民情、了解民意的長效機制;要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思想,把群眾的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特別是要對弱勢群體、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更加關心,更加愛護,把他們當成自家親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建立起社會治安、信訪穩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流動人口管理機制,社會治安穩步改善,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要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特別是對那些“難管人”要零距離接觸,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從思想上轉化他們,在生活上關心他們,真心實意的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把他們從“難管人”轉化為“自己人”。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存環境上有新突破
基礎設施落后仍是制約兩岔河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特別是在道路交通方面尤為突出。大兩公路(大圩至兩岔河)是全鄉與外界的唯一通道,但也是一條盲腸路,且彎多路窄,路面毀壞嚴重。要抓住縣交通三年大會戰的機遇,積極向上爭取將大兩公路列為縣道管理,進行擴寬硬化,積極爭取按縣道標準修通流燈公路(河路口流車源至燈草),改變我鄉斷頭路的現象。同時積極爭取完成三卡村、苗竹村通暢工程建設,改善兩岔河鄉交通狀況,以增強發展后勁。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要力爭今年完成兩岔河村、苗竹村二個村的高壓電建設,消滅無電村,同時要爭到將全鄉用電上大網供電,提高電的質量和安全。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確保農田高產高效。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來源:兩岔河鄉黨委
作者:潘先華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