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眼光審視涔天河水庫移民工作,堅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
移民工作是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中最艱巨、最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也是水庫擴建工程成敗的關鍵。思考和探求切合江華實際的移民之道,思考涔天河水庫移民的致富之路到底在何方,首先必須正確認識涔天河庫區的實情。
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的移民,不同于其他水利工程的移民,它有自身的特點。體現在:一是移民搬遷人數不多,共23743人。而新安江水庫移民近30萬人,三峽移民113萬人。人數的天壤懸殊決定了移民規劃方案和移民模式的大區別,我們的移民模式可靈活多樣。二是庫區的水域面積不算大,具備沿庫區配套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條件,具備全面綜合開發管理庫區的能力,不像其它水庫開發難、管理難。三是江華全縣面積較大,人口較少,人口密度不大,水淹區以外的區域尚有較大的接納能力,移民人口具備在本縣消化的基礎。四是我縣屬少數民族聚居的自治縣,生產生活民族化、特色化、個性化,少數民族心理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維護。五是我縣林木資源較豐富,移民群眾對此依賴度較高,有別于其它庫區資源貧乏的情況。因此,涔天河水庫的移民工作應結合本地實情,走適合自己縣情的移民之路,切不可盲從他人,更不能簡單生硬地依據相關移民政策法規紙上談兵搞規劃定模式。衡量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移民安置方案科學性的標準應該為:一是不違背國家政策法規;二是絕大多數甚至廣大移民群眾認可和接受;三是確實能搬得出、安得穩、能發展,群眾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更有希望!
■ 用新思路攻克涔天河水庫移民難題,堅持統籌城鄉,科學安置。
講統籌城鄉,就是要做到城鄉同步考慮,城鎮離不開鄉村,鄉村離不開城鎮,城鎮與鄉村相輔相成相互依靠共同發展。講科學規劃,就是要做到移民有“安居”之所,有“樂業”之地,有“致富”之道,整個庫區與移民安置區協調發展、科學發展。結合江華實際和移民意愿,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的移民工作,要解決好四個問題:移民進城問題、移民住房問題、長效補償問題、養老保險問題。
◇城鎮化移民,就近入城安置,確保移民有安居之所。
移民搬遷,面臨著傳統的社會關系和經濟網絡的破裂。而遠遷者面臨的是一個陌鄉異土,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生產方式等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各種因素的影響,對移民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痛苦,加上搬遷時生產會暫時中斷,所以決定移民安置不僅僅是簡單的補償與家園的重建,更是難以預料的種種風險。
就近安置,即盡量在本鄉鎮附近安置、就近遷入城鎮安置、確保全部在江華本縣境內安置。理由如下:(1)移民在心理上和生產生活方式上均易接受,易于穩定。庫區移民基本上屬于瑤族,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習慣了林區生活。就近安置可節省移民投資,又可減少移民難度,也符合移民群眾“故土難離,窮家難舍”的習慣心理,今后不存在因遠遷到外地而回流的問題。林區群眾對林業有較大依賴性,相反,對農田、耕地的依賴性極小,且極不適應農耕生產。試算一筆經濟帳,“以土安置為主”的方式,移民人平安排6分水田、3分旱土、5分林地,一年的凈產值按最好效益計算不到2000元,假設某移民家庭4口人,全年家庭收入不到8000元,那生活是難以保障的。(2)可促進庫區林業可持續發展。涔天河水庫擴建后,對現有的林業資源的淹沒損失并不算大。一是淹沒面積不大,淹沒線僅僅是現有河面海拔上移
◇ 開發性移民,拓展就業領域,確保移民有樂業之地。
何謂開發性移民?原水利部副部長、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李伯寧認為,主要是利用移民投資(除去必須的一次性補償部分),充分開發利用庫區豐富的土地、礦產、旅游和與之相配套的第三產業資源,由國家給移民提供穩定的生產、生活出路,使移民安居樂業,最終步入長治久安的富裕之路,根據三門峽、丹江口、新安江等水庫的經驗與教訓,盡可能不遠遷外省,以避免在幾代人、幾十年后返遷鬧事,影響社會安定團結。簡而言之,就是通過扶持發展生產,為移民創造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注重提高移民自身的發展能力,調動移民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的積極性,逐步做到自我發展、自我完善。開發性移民政策的特點就在于積極的開發,而不是消極的安置。
在江華實施開發性移民具備了較好的基礎和條件。
內部條件方面:縣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了“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做好“林”、“水”、“氣”的文章,把江華建成一塊不受污染的凈土,全面提升生態文明水平,全力打造神州瑤都、生態山水名縣、新型工業縣、旅游度假休閑勝地、綠色農業基地的發展思路,強調發展生態經濟、綠色經濟、旅游經濟、環保經濟。
外部條件方面:一是有農村生態環境優勢。通過封山育林、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庫區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在縣境內杜絕了工業污染源;通過在全縣實施城鄉清潔工程等舉措,使涔天河庫區成為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人間仙景。 二是有農林業特色產品優勢。為庫區農村規模發展高效特色農林業引領了方向。三是有區位條件提升優勢。隨著道賀高速的開通,拉近了江華與廣州、桂林等城市的時空距離,實現了江華從珠三角邊緣地區向城市休閑勝地的轉變,從湘南邊遠山區向都市特色功能區的轉變,從相對封閉向相對開放的轉變,為江華農村融入大都市提升了區位條件,涔天河庫區作為“大都市后花園”的效應逐漸顯現。四是有周邊地區輻射優勢。環珠三角地區先進技術、閑散資金、優勢產業向江華輻射的趨勢日益增強。近年,江華地方政府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工業、農業、旅游等產業項目招商呈現良好態勢,周邊發達地區先進技術和優勢產業的注入,必將推動江華農產品科技含量的提升,促進庫區經濟的發展。
有以上基礎和條件,加上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項目的強大支撐和拉動,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統籌城鎮化建設,讓那些生活在瑤山的水庫移民,搬家進鎮或并村入鎮,減少其對土地的依賴性,移民在新家門口,能夠融入江華的各行各業,有更寬廣的就業和致富門路,真正實現搬得出、安得穩、能發展的良好局面。
以水口鎮為例:
水口鎮地處江華瑤族自治縣嶺東中心位置,是江華的老縣城所在地,省道326線及縣道穿越過境,馮河、崇江交匯于此。全鎮總面積84.95平方公里,其中林業面積73.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80.94畝,其中水田面積1068畝,人平耕地0.13畝。全鎮轄9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共61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1萬余人,農村居民以瑤族為主,城鎮居民以漢族居多。
水口鎮是江華瑤族自治縣嶺東片的商貿重鎮,交通便利,教育、衛生服務體系完善。縣第一人民醫院是嶺東片最大的醫院??h瑤族小學座落于此,水口聯合中學是林區片規模最大,師生最多、最廣,教學質量最好的中學??h直駐水口單位和鎮直單位配備齊全,整體服務功能完備,在商貿流通、城鎮服務等方面具有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和中心地位。
水口鎮是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的水淹區,13個村(居)中有12個村(居)均屬水淹區并在搬遷范圍。水口集鎮需要整體搬遷。全鎮移民人數8765人,其中重點是農村人口4270人,城鎮居民2638人。其他1857人為機關事業單位及中小學校師生。
移民安置和集鎮遷建充分考慮各方面的群眾意愿,實施多套方案由群眾自主選擇,實行“自助餐”式的移民安置模式,即“城鎮整體安置+水口現址后靠安置+沱江安置”的綜合安置模式。
水口集鎮整體搬遷安置區。城鎮安置區的選址要交通便利,便于保持水口集鎮的區位優勢;要地域開闊,土地平整,便于新城鎮的統一整體規劃,提高城鎮容納力;要保留嶺東一所大醫院和聯合中學,完善嶺東片中心區域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服務功能和輻射作用;要建設一個規模較大的市場和商住區,吸納水口乃至更多鄉鎮的城鄉居民到水口新城鎮居住興業。對移民新鎮要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嚴要求管理,把移民新鎮建成民族風情特色鎮、旅游休閑度假區、風景名勝區。
以水口集鎮現址后靠空間為依托,嚴格控制規劃和建筑風格,加強建設管理,建設精品涔天河水上樂園旅游區,實行嚴格的資金、資質審核準入制,建設高檔旅游休閑度假區,發展生態經濟、綠色經濟、旅游經濟。
以貨幣補償安置為紐帶,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持有意愿有條件的部分居民到沱江或沱江以外的其他地方安家興業。
以上構想,有幾個好處:①城鄉移民皆入城就近安置,人居環境改善優化,符合就近“下山脫貧”目標,群眾好接受。②旅游產業、工商業能繁榮發展,社會效益凸顯。③就業渠道寬廣,群眾可繼續在其山場從事農業、林業生產經營活動,也可在城鎮經商,還可參與旅游等第三服務產業。④庫區生活污染少,生態保護和旅游經濟、綠色經濟、環保經濟形成良性循環互動。
◇保障性移民,建立長效補償機制,解決養老保險問題,確保移民無后顧之憂。
關于長效補償資金和養老保險資金的籌集和來源問題,可從幾個方面統籌解決:一是移民規劃的生產資料安置預算資金和基礎設施建設預算資金。二是生態建設方面的政策性補助資金。三是從擴建后的水庫收益中按比例提取部分。四是其他一些可爭取和考慮的項目和資金。
◇統籌幾個關系。
一是統籌把握生存與發展的關系。涔天河庫區不僅僅是單一的移民個體生產生活困難問題,而是因水庫淹沒影響而造成的整個庫區基礎設施落后和經濟欠發達的問題。在資金使用和項目建設布局上,要統籌處理生存與發展的各方面關系。
二是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與社會事業發展相統一。
三是統籌庫區扶持政策。2006年5月,國家進一步完善了大中型水庫農村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充分體現了移民個人與庫區安置區農村集體的利益關系。目前,現有的涔天河水庫庫區農村后扶移民個人生產生活補助已經按政策進行兌現,但今后涉及到水口鎮等城鎮的非農業人口,是否應該享受或參照享受后扶生產生活補助呢?國家在整合安排規劃扶持資金時,應當本著科學指導、統籌安排的原則,綜合考慮庫區和安置區各方面的利益。
四是統籌水庫生態維護,實現持續協調發展。浙江淳安人民始終把新安江水庫的生態環境保護放在重要位置上,加快發展決不以破壞水庫的生態環境為代價;反之,每年還要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維護水庫生態環境,保護水庫植被和水體;同時,庫區移民為保護水庫生態環境,開發生產也受到種種限制。多年來,地方政府在水庫生態維護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水庫生態維護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是造福子孫的千秋大業。因此,我們要向千島湖學習,建立涔天河水庫的生態維護機制,把水庫的生態保護與經濟開發結合起來,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
■用新措施確保涔天河庫區社會穩定,堅持穩步實施,實現共贏。
◇穩步實施,加強協調,形成合力。科學的規劃,如果沒有嚴格去落實,則規劃再好也是一紙空文。我們在實施規劃時,要不走樣,不輕易變更,避免移民規劃隨意更改釀成悲劇。在移民工程建設系統中,各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責,又通力合作,既相對獨立,又相互協調,形成工作合力,使涔天河水庫擴建移民工程這臺大機器正常高效運轉。
◇依靠群眾,堅持走群眾路線。移民工程是社會系統工程,做好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是關鍵,也是重點和難點。應該說,移民工作是天下第一大難事。在把全局利益與群眾利益統一起來的前提下,還要多與群眾密切聯系,加強宣傳、溝通和交流,充分尊重群眾的知情權,博得群眾的理解,鼓勵和支持群眾參與,最終贏得群眾在行動上的互動和支持,確保工作順利進展,遺留問題少。因此,要層層建立群眾聯系站點,讓群眾隨時隨地可反映訴求、提出意見和建議,真正把水庫移民問題當做江華經濟社會發展大家庭的“家中事務”來和諧順利解決。去年我到廣西百色地區學習考察移民工作,百色市移民局長羅家藩同志說的兩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感覺在今后工作中會十分管用。一句是:你別太過于擔心移民今后的吃飯和生計問題,現在的社會不會餓死人。另一句是:道理講清,利害說明,政策講白,他們不聽,怎么辦?按移民群眾自己的決定辦,他不好怨天尤人!我琢磨他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開展工作膽子要大些,不要瞻前顧后,要充分相信群眾謀生的能力和智慧;二是聽取群眾意愿,尊重民意,按群眾的意見辦事。
◇研究政策,尋求支持。水庫移民畢竟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僅靠縣內力量是難以解決的,必須通過加強移民政策法規研究尋求支持。以新安江為例,實施了中國首個跨省水環境補償試點。新安江是目前全國為數不多的比較健康的河流之一。新安江黃山市段8個例行監測斷面水質均長年達到或優于三類標準,達標率為100%。安徽黃山市等地經濟原本較為落后,多年來為了保護流域生態環境,又以犧牲自身發展為代價,延緩了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目前由財政部、環保部牽頭制訂試點實施方案,確定了“明確責任、各負其責,地方為主、中央監管,監測為據、以補促治”三原則,由中央財政和安徽、浙江兩省共同設立新安江流域水環境補償基金,其中2011年基金額度為3億元。
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同樣是上游的江華人民保生態做貢獻,下游人民受益,這一點與新安江水庫如出一轍。江華能享受這種“下游反哺上游”政策嗎?等等問題有待我們思考并爭取支持。
水庫移民工程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雞毛蒜皮,點點滴滴皆關乎移民群眾的利益,關乎社會穩定,關乎一個地方一個時期甚至是長期的發展!我真切感受到今天我們黨提出“科學發展觀”是多么正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多么重要!
我們堅信,在省、市的關心支持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縣人民的大力參與和支持下,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一定會順利建成!移民工程一定會成為群眾的致富工程、幸福工程!
作者:羅平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