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人民群眾利益高于天,作為湖南省唯一壯族鄉、群眾普遍不很富裕的清塘壯族鄉的鄉長,深感責任重大,如何將人民群眾利益得以最大化,我認為是我們當前解放思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一、清塘壯族鄉當前現實狀況
清塘壯族鄉成立于1984年9月,位于江華瑤族自治縣中部,系湖南省唯一的壯族鄉。該鄉東鄰水口鎮,南與小圩鎮相接,全鄉總面積40.38平方公里,崇江河穿境而過,轄12個行政村,75個村民小組,全鄉共1768戶,總人口7104人,其中壯族人口4532人,占總人口的63.8%,一個典型的壯族人口聚居區。涔天河水庫擴建涉及外遷人口3157人,占總人口的44.4%。全鄉共有耕地面積5506畝,其中水田面積3275畝,旱土面積2231畝。林業用地面積42465畝,活立木總蓄積量為3.
二、清塘壯族鄉當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
1.人口密集,資源潰泛,人均資源占有量低。全鄉人口密集度為176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積僅有0.78畝/人,如果不靠務工收入,可能保溫飽都成問題。
2.群眾發展經濟思想滯后。從5月到17日23日移民群眾代表外出對接過程中不難看出,死守自己“一畝三分地”的思想比較嚴重,思想滯后、信息不靈、觀念陳舊,已成為制約發展經濟的重要瓶頸。
3.農產品品種單一,缺乏特色。多年來,全鄉沒有形成一個象樣的主導產業,群眾年年爬起來都是種點水稻、玉米和紅薯,基本上沒有特色種植,農民群眾從土地中獲取的經濟效益較低,家庭主要收入還得靠外出務工收入。
4.工商業不發達。我鄉的工商業發展還處在“少年時期”,全鄉僅有1家采石場、12家大小不一的木材加工廠、三家水泥磚廠和數10家規模極小的家庭經營商店,由此可見,工商業的發展程度是相當的低。工業、礦業、旅游業尚未開發,出現農民群眾“抱著金碗討飯吃”的尷尬局面。
5.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全鄉目前所用的灌溉設施基本還是50—70年代所修建的老設施,而這些設施已經落后老化,功能發揮有限,導致在不少的村組,靠天吃飯的因素在逐年增加,嚴重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6.農民群眾抵御風險能力過低。由于我鄉農業發展保障機制欠缺,沒有農業合作化專業組織,壯鄉農民又缺乏必要的發展保障資金,全鄉群眾的抵御風險能力較差。
三、解放思想,確保群眾利益最大化
在當今解放思想、發展經濟的熱潮中,作為清塘壯族鄉的鄉長,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如何確保群眾利益得以最大化,是擺在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的一個重要課題,通過深入基層調查和反復思考,我認為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加以努力:
(一)牢記宗旨,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
認真堅持群眾觀點群眾立場,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貫穿始終。一要體察民情,常懷愛民之心。把群眾的疾苦放在心上,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心做好群眾工作,力爭取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二要牢記宗旨,恪守為民之責。要把向人民群眾負責作為我們自己的最高行為準則。時刻銘記肩負為民之責,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四深入”活動,主動融入到群眾當中,與群眾“零距離”接觸,了解群眾最迫切的需要,幫助群眾解難題辦實事。三要履職盡責,善行利民之舉。時刻牢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群眾賦予的,要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常懷親民愛民、為民解憂的責任心,筑牢干事創業、謀求發展的事業心,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于為人民服務上,勤政為民,履職盡責。
(二)調整產業結構,確保群眾從農業中獲取最大利益
一要努力推動清塘壯鄉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幫助群眾摒棄舊觀念,擺脫束縛;二要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增加清塘壯鄉農業科技含量,提高科技水平,轉變農業的增長方式,讓科技與農業接軌,引導農民發展高科技農業,確保農民的增產、增收;三要加大政府和社會對農業的支持與保護力度,用足用好民族政策,確保壯鄉農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四要打破傳統經營模式,建立健全并搞活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五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根據壯鄉實際,要著重在速生工業原料林、無渣生姜、特色干鮮水果、牲畜養殖等方面,高起點科學規劃,幫助農民發展高產高效農業,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新格局,并幫助農民群眾克服盲從心態,著實解決“賣力”過剩而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的問題。六要積極引導農民群眾加大農業保險參保率,建立農業專業化合作組織,努力提高農民群眾抵御風險能力,確保取得最大利益。
(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確保群眾贏得最和諧的人文環境
一要確保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消除部分群眾消極抵觸情況,進而改善干群關系。二要切實改變干部作風,要切實整頓鄉村級吏治,切實解放鄉村干部思想,轉變工作作風,著力提升鄉村兩級干部綜合素質,提高為人民服務本領,努力消除干群隔閡,切實改善干群關系。三要創新農村社會組織管理方式,配齊配強村、支兩委的班子并加強其指導,要充分發揮村民自治和戶民聯治的作用,制定切合實際的村規民約,著力提升群眾自我管理能力。四要著力解決外出農民工后顧之憂問題,要多幫助和關愛留守婦女(老人)兒童,努力加大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充實他(她)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樂于留守家鄉,進而解決外出務工農民工的后顧之憂問題。五要加大農村矛盾糾紛調處力度,消除農村不穩定因素,積極營造和諧氛圍。
(四)科學移民,確保移民群眾利益得以最大化
根據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設計方案,我鄉是一個移民大鄉,外遷人口3157人,外遷率達44.4%,涉及8個行政村37個村民小組,如何做好移外遷工作,使移民群眾利益能得以最大化,我認為要做到如下幾點:一要加強宣傳力度,使移民政策進村入戶,使每個移民群眾都孰知移民政策;二要我們的鄉村和縣直包村單位干部要正確引導移民群眾,要做更多深入細致的工作,消除他們的疑慮;三要深入村組農戶調查研究,切實了解移民群眾的真實意愿,少搞強迫命令;四要高起點科學規劃,選準選好移民安置點,真正實現“遷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五要加強移民搬遷前的實用技術和就業培訓工作,提高他們搬遷后的適應能力,這一點在由“林農”變“糧農”的移民群眾身上顯得尤為重要;六要盡早出臺移民政策,使移民群眾能早日吃上定心丸。
(五)用足用好民族政策,使群眾在政策層面利益能得以最大化
我們要以是“湖南省唯一壯族鄉”的政策優勢,特別是要以2014年三十周年鄉慶為契機,加大向上爭取力度,使上級能把更多的民族優惠政策惠及我鄉,用于改善我鄉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變落后面貌,使全鄉廣大群眾能充分享受民族政策的惠澤,幫助全鄉群眾能早日脫貧致富。
(六)加強隊伍建設,為群眾利益能得以最大化提供可靠組織保證
一要著實配齊配強村支兩委班子,要對那些年富力強、懂經濟的有識有為青年加強培訓,盡早把他們充實到村支兩委班子中,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當好群眾發家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二要著實提升鄉村兩級干部隊伍素質,增強他們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三要逐步提高和改善干部待遇,使他們能安心基層,樂于奉獻;四要切實進一步轉變干部隊伍作風,整頓整治,動員廣大鄉,村兩級干部多深入基層,多深入群眾,多聽取民間,多幫群眾解決實際難題,進而改善干群關系,積極營造“魚水干民”關系,為群眾利益能切實得以最大化,提供可靠的隊伍保障。
(七)做好生態旅游文章,使廣大群眾能從冰封千年的旅游資源上獲取最大效益
我鄉境內蘊藏著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但由于多年未進行開發,使其冰封千年,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完工后,我鄉內將有水域面積達5000余畝的內陸湖面,屆時我們可依托動聽的古老傳說、秀美的自然風光、濃厚的壯族風情文化底蘊、時尚的生態綠色農業,高標準謀劃,打造一個集旅游、休閑于一體,高品位的民俗風情休閑旅游區,進而帶動發展一批旅游服務業,使廣大群眾冰能從封千年的旅游資源中獲取最大效益。
總之,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干部,要從思想根源上解放思想,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盡心盡力為廣大人民群眾謀求最大利益,為廣大人民群眾能發家致富奔小康,擠干最后一滴汗,流盡最后一滴血。
來源:清塘壯族鄉黨委
作者:韋代喜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