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黃龍山原始森林生態旅游區概況
黃龍山位于我縣東北部,地處湘江鄉廟子源村、國有林場麻江分場,東與藍山縣紫良、荊竹接壤,西、北與道縣洪塘營、寧遠縣九嶷山毗鄰,距縣城沱江90公里,屬南嶺山脈萌渚嶺山系,為湘江的重要源頭,最高海拔1826米。總規面積20余萬畝,控規面積10萬余畝。黃龍山氣勢磅礴,雄奇險峻;山舞銀瀑,云蕩溪流;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奇花異草,漫山遍野;珍稀動物,隨處可見;土產特產,品質非凡;氣候溫和,舒適宜人;天然氧吧,“華南之肺”。沉睡了千萬年的黃龍山,集瑤文化、舜文化、佛文化、紅文化等于一體,蘊藏著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山、石、水、泉、瀑、洞、峽、寺廟、歷史遺跡、瑤族民居等交相輝映,是中南與華南交接地區少有的原始森林,為全縣旅游發展總規六個重點項目之一,目前已準備申報國家森林公園,具有巨大的開發價值。
二、黃龍山原始森林生態旅游區開發的初步構想
(一)開發原則。一是保護性開發原則。二是梯度推進原則。優先重點開發,盡快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森林旅游產品。三是市場導向原則。四是產業聯動,協調發展原則。充分考慮旅游業、林業之間及其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問題。五是內外聯動,同步發展原則。招商引資與充分動員當地居民參與,牽引山區群眾科學快速同步發展。
(二)開發主題和定位。主題是:問源湘江、探秘黃龍 ;定位是:森林探險、森林觀光、健身養生、科普藝術、文化體驗、度假休閑。
(三)旅游產品和內容。主要有森林探險產品、森林觀光產品、度假休閑產品、健身養生產品、文化體驗產品等。
森林探險產品:森林探險、峽谷探險、湘江源頭探險;
森林觀光產品:以殼斗科常綠闊中林為主的原始森林、黃龍瀑布、黃龍溫泉、以杜鵑為主的花海、以斑竹為主的竹海、黃龍霧海、高山天池、飛來奇石;
度假休閑產品:黃龍山是氣候總體溫和,植被豐富,負氧離子高,清爽宜人。尤其是盛夏酷署時節,是度假休閑的圣地。
健身養生產品:登山、攀巖、山地自行車、森林浴、溫泉;
文化體驗產品:瑤文化體驗、舜文化體驗。
(四)經營管理模式。為保護原始生態環境不受破壞,黃龍山原始森林生態旅游開發經營模式采取功能分區模式,大致按生態觀光區、文化活動區、養生度假區、接待服務區劃分設置。黃龍山原始森林生態旅游區以原始自然生態觀光、營地休閑度假為核心。旅游接待服務設施都安排在核心區以外的綜合服務區。該功能區屬于黃龍山生活服務配套區,以票務、停車、餐飲購物、住宿和綜合管理為核心功能。
(五)景區景點建設。主要包括:黃龍山溫泉度假村、森林棧道、森林度假屋、游客中心、湘江源地表景觀、高山瑤民俗文化村、黃龍山親水游樂中心、野生動植物園等。
1、黃龍山溫泉度假村。以瑤族文化為主題,以優質溫泉為核心,以健康養身為內涵,以自然山水為依托,將瑤族藥浴文化與養生休閑、溫泉洗浴三者完美結合,打造獨特的瑤文化主題溫泉度假旅游區。
2、黃龍瀑布和親水游樂中心。集觀賞和參與、娛樂為一體,讓游客充分感受黃龍山的鐘靈毓秀,好山出好水,樂在其中。
3、 高山瑤民俗文化村。布局精巧、建筑靈秀雅致,具有鮮明的高山瑤建筑特色。承擔起周邊區域特色商業服務,主題餐飲住宿,購物休閑等多重旅游功能,成為旅游區核心的旅居生活商業中心。
三、黃龍山原始森林生態旅游區開發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黃龍山原始森林資源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開發面積廣闊,所需資金大,建設周期較長,存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為競爭激烈、投入不足、人才匱乏、配套設施缺失、旅游路線難以形成等方面,其中當前最突出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觀念轉變不快,生態環保意識、旅游經濟意識仍然薄弱。林農世代“靠山吃山,伐木為生”,各級各部門和干部隊伍對此也早已形成了固有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式,加之對生態旅游發展的缺乏直接體會,致使想既得利益多、想困難和問題多,謀深謀遠思變少,從而思想徘徊、信心不足。
2、工作機制不健全,工作合力沒有很好形成。縣委、縣政府作出決策部署后,相應地出臺了文件,成立了領導小組,形成了相關的工作機制,指導思想明確,但在部門、鄉鎮一些具體職責上還不夠清晰,致使無所適從或等待觀望,難以形成合力。
3、山路彎多陂大,可進入性相對較差。林區地形復雜,山高路彎,公路等級低,進出的舒適感較差,就黃龍山而言,目前所能勉強到達的地方,還只是大黃龍山的山腳、小黃龍山的山邊。這是當下黃龍山旅游開發面臨的首要問題。
4、資源調查進度緩慢,效果不佳。黃龍山景區山鋒較多、連綿起伏、溝壑縱橫、樹木叢生、藤蔓交錯,因多年無人進入,現在是基本無路可尋,難以攀行,而且半山以上霧天較多,加之調查人員攝影、繪圖、林相等知識缺乏,資源調查效果很不理想。
四、推進黃龍山原始森林生態旅游區開發的對策措施
1、強化轉型發展意識,構建強力推進工作格局。一是加強宣傳。采取開會、座談、發放資料、觀看專題片、專家講授和組織外出參觀等方式,在全鄉上下掀起解放思想大熱潮,對現有發展方式與生態旅游發展方式進行比較分析,不斷增強干群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旅游意識,讓保護生態旅游資源成為一種自覺行動。二是明確責任。選出重點開發項目,明確責任主體和工作要求,加強領導和調度,以點的推進帶動面上旅游的發展。建議重點項目由旅游開發領導小組一名縣級領導掛帥,縣旅游投資公司負責,項目所在地鄉鎮村和單位積極參與,以便于工作協調和落實。
2、改進資源調查方式,加快國家森林公園申報。將包括國有林場麻江分場和湘江鄉在內的大部分或全部林地,統一由縣人民政府向上申報為黃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操作上可借鑒其他市縣的申報模式,先與上級林業部門搞好銜接,解決好申報所需資金,然后全權委托有資質的林勘設計院進行勘察設計。這樣,既摸清了資源底子,又節省了申報成本。
3、采取不同攻略,分期梯度開發。第一期為基礎性開發,今明兩年全面完成。以自駕游為主,市場以青年探險愛好者為對象,主要項目是:原始森林探險、露營、攀登高峰、徒手或裝備攀巖等。主要建設內容:①X081縣道三期硬化工程;②砂坪至黃龍山、滑油至湘江旅游公路建設;③至瀑布的游步道;④至黃龍山頂峰和相關景點的山路;⑤三至五個山上休息亭;⑥爭取啟動過境湘江的藍山至開山省道建設;⑦統一建筑風格,引導林農在黃龍山周邊(保護區外)建設適量的農家樂和家庭旅館。本期開發以縣旅游投資公司投資為主,信息在驢媽媽旅游網上發布。
第二期為實質性開發,從2013年開始,用3至5年時間。項目信息在網上、商洽會上發布,招商引資,制定詳規,合作開發。以觀光旅游和健身養生為主要內容。具體項目是修筑景區道路、建設游客綜合服務中心、黃龍瀑布和親水游樂中心、黃龍山溫泉度假村、高山瑤民俗文化村、九嶷山至黃龍山旅游公路建設。要想方設法爭取湘江經藍山上二廣高速、廈蓉高速連接線立項建設,改變黃龍山交通末端現狀。根據保護開發原則,景區道路以高質量的窄道和棧道為主。4到5米的高質量水泥或油路,以游覽花車(馬車)或小型游覽汽(電)車為主要交通工具。屆時,逐步將黃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納入大桂林、大湘西、珠三角旅游網絡。與此同時,旅游產品的研制開發,旅游服務系統的建立健全和完善要同步推進。這一時期,要借助各種活動,在主流媒體和大型旅游會展上宣傳推介,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友好合作,逐步提升旅游景區影響力。
第三期為擴張性開發,以提質升級、打造品牌為主要內容。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創建新的旅游新產品。加強生態文化建設,不斷豐富旅游內涵,讓生態文化成為森林旅游的新亮點。加強宣傳和促銷,制作宣傳畫冊、光盤和旅游紀念品,在高速公路、鐵路、公路主要干線,制作大型風光噴繪廣告,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促銷網絡,將黃龍山自然風光、風土人情、森林文化展現給世人,向國際化、全球化發展。
4、創新投資融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一是緊緊抓住打造大湘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和建設湘江風光帶的大好機遇,積極爭取項目資金,開發建設旅游基礎設施。二是整合強農新農村建設、扶貧、水利、交通等強農惠農資金,加大對旅游產業的引導性投入。三是制訂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外商、企業、民間資本等投入旅游建設。
5、結合過境省道升級改造,開發建設民族風情小鎮。與上級交通部門取得聯系,掌握省道布線信息,以保證通行順暢和改善旅游區沿線風貌為目標,及時拿出小城鎮建設規劃。采用縣城征地和新農村建設用地相結合機制,與景區開發同步啟動,統一風格,將民族元素、山水元素、森林元素融入其中,依勢而建,打造一座風情別致的民族小鎮。
來源:湘江鄉黨委
作者:周銀兵
編輯:redcloud